开封包公祠是专为纪念我国北宋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复重建的,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影响最广的专业纪念包公的场所。
史书记载,开封包公祠始建于金、元,经明、清等朝代, 包公祠历代修葺,已有近千年历史。由于黄河水患,屡毁屡建。1984年,开封市在包公湖上重建了包公祠。2003年,包公祠被国家旅游局正式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包公祠位于合肥城南包河岛上。包公原宅在合肥城内镇淮***凰桥巷,巷内有包公读书台,当地人称“香花墩”,知府宋鉴在包公曾读过书的城南包河岛上修建包公书院(后改名为包公祠)。
包公祠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组成,风格古朴,庄严肃穆。东侧为灵石苑,由石雕、水榭构成,典雅别致。
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逍遥津、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吴王遗踪等。合肥还诞生了周瑜、包拯、李鸿章等一批历史名人。
包拯家乡”之称。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逍遥津、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吴王遗踪等。合肥还诞生了周瑜、包拯、李鸿章等一批历史名人。
1、早年至孝: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考中进士 ,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2、历史上的包拯当然没有传说或舞台中的包公那样神奇。他既有政职、军职,亦有文职,甚至还有闲职,还做过谏官。
3、由于包公一生为官正直无私,百姓称他为包青天,包老爷,士大夫们则尊为包公。 包公去世后,宋仁宗亲自率领百官吊唁,还派专使护送灵柩回到合肥,安葬在合肥城东五十里的大兴集,现在的包公祠有一副对联: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4、包拯办案,不徇私、不舞弊,所以当时的天下百姓都知道有个铁面无私的包公。百姓们传言:“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5、包公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勤学好问。他的一生充满了***色彩,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担任开封府尹时的故事。在任期间,他公正无私,严于律己,对于***的官员毫不畏惧,一律严惩不贷。
6、欧阳修说,包拯一生“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这样的至情至性,消耗了他的生命。尽管还有很多他看不惯、希望改的事情,但他已无能为力。宋仁宗亲自到了包拯家里,探视病情。这是君臣俩的最后一面。
砚洲包公楼建于清朝道光十四年(公元一八四三年),楼高三层,是洲人合力募捐所筑,原称“包公祠”,楼层3叠,四合院式建筑,四周环以墙,后植以木。时至同治七年, 因三搂溃危。修葺改为两层,惟易名为“包公楼”。
”“不对,你再去他住处打听一下。” 手下人去了一会儿,又回来报告:“他的住处空空的,行李全搬走了。包拯确实走了。”吕夷简这才明白,包拯和那些巴结上司,拉拢私人关系的官不一样。
众人大惊,那下人更是色厉内荏的辩解不是。员外也有些怀疑,认为一个黄口小儿之言不可信。包拯胸有成竹道:若不信我可去他住处搜寻,我想他定来不及转移赃物出去!员外想想也是,反正也费不了多少事,就派人去搜寻。
包拯听后点点头,也记在心里。就这样,包拯在路上东看西望接近开试才赶到京城。等安顿好住处,赶到科场时,场内现已坐满了考生。我们见门口进来一个黑乎乎的人,不由都站起来张望。
宸,北极星所居,代指皇帝的住处。[70]刀锯鼎镬:指最惨酷的刑罚。刀锯,***的刑具。鼎镬,烹人的刑具。[71]气魄惊骇:犹言惊魂夺魄,形容极端惊惧。[72]如饮冰水:意谓恐惧至极,如饮冰水浑身打颤。
合肥包公祠的全称为“包孝肃公祠”,是祭祀包拯的专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包公祠,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是包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后易名为包公祠。这个高地又有“香花墩”的雅号。
地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 包公祠,是包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后易名为包公祠。这个高地又有“香花墩”的雅号。
合肥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这个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号。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
1、史书记载,开封包公祠始建于金、元,经明、清等朝代,历代修葺,已有近千年历史。由于黄河水患,屡毁屡建。1984年,开封市在包公湖上重建了包公祠。 2003年,包公祠被国家旅游局正式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年:包公祠全名“包孝肃公祠”,是祭祀包拯的专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 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3、景区历史史书记载,开封包公祠始建于金、元,经明、清等朝代,历代修葺,已有近千年历史。
包河区芜湖路72号。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包公祠,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是包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
包公祠在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包公祠,是包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后易名为包公祠。这个高地又有香花墩的雅号。
包公祠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包公街道芜湖路72号。包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著名的清官、政治家包拯而建立的祠堂。包拯,因其清廉公正,被百姓尊称为包青天,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了公正、廉洁的象征。
地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 包公祠,是包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后易名为包公祠。这个高地又有“香花墩”的雅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