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人物传记朱可夫,***人物朱可夫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朱可夫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朱可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命运坎坷的朱可夫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名令人佩服的元帅?
  2. 古德里安在二战战场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命运坎坷的朱可夫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名令人佩服的元帅?

朱可夫全名: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1***4年6月18日)是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

1915年8月,朱可夫应征入伍,进入骑兵部队,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爆发以后,他参加了红军,加入莫斯科骑兵第1师第4团。

人物传记朱可夫,传奇人物朱可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19年3月1日,他被吸收参加布尔什维克(苏联***)。

1923年4月,年仅26岁的朱可夫被晋升为骑兵第39团团长。1924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

1939年9月,日军在哈拉哈河地区进行武装挑衅,远东形势紧张。朱可夫被任命为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司令员,指挥对日作战。他在短时间成功地组织和实施了哈勒哈河战役,以阵亡失踪9000人的较小代价,歼敌5万余人。

人物传记朱可夫,传奇人物朱可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40年5月,他提前晋升为大将,不久被任命为苏联最大的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1941年1月11日,朱可夫担任了苏军总参谋长。

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他不但为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其指挥艺术也为苏联军事学术的发展起到巨大推进作用。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功卓著的“传奇元帅”。他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与苏沃洛夫、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相提并论的俄罗斯民族英雄,永载史册。

人物传记朱可夫,传奇人物朱可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德里安二战战场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是德国陆军上将、军事家、理论家、战术家,他是“闪击战”的创始人,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称为“德军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1888年6月出生于德国泽南部的魏克塞尔河。1901年到1907年,古德里安先后就读于军事学校和柏林陆军军官学校。1908年,古德里安又被推荐到梅斯的军事学院学习,并晋升为少尉。1914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古德里安被派往法国前线任无线电台台长,军衔上尉。战争初期,双方步兵躲在战壕里与敌军对垒,只有炮兵在相互对射,双方处在胶着装态。此时古德里安认为如果没有一支有效的突击力量,僵局永远不能打破。谁先打破僵局,谁就先赢得了这场战争。后来还是英国人首先解决了“突击力量”的问题——坦克。此后,在英军坦克的冲击下,德军越发被动,最终战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古德里安依然是一个步兵连长,但他却对坦克深感兴趣,开始研究坦克战术问题。他对坦克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凭直觉预感到这种武器的潜力尚未被人们开发。古德里安所提倡的“闪电”战术有三个要素,即奇袭、快速和集中。他认为坦克具有三个特征:装甲、运动和火力,在作战中应大量集中使用坦克,坦克与飞机密切配合,突破对方的某一狭窄地区。其后由坦克和车载步兵的合成军队来着手扫荡对方的阵地及据点,迅速扩大占领区域,实施包围、合围,歼灭对方部队,再迅速向纵深发展,直到胜利。1939年9月波兰战役拉开帷幕,作为第19装甲军军长,古德里安率领他的19军在波兰大地上横冲直撞,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一举将波兰“波莫瑞”军团的三个师和一个骑兵旅包围并全部消灭,自身仅付出了亡150人,伤700人的微小代价。1940年5月法国战役打响,古德里安率领他的装甲大军作为先锋相继攻下卢森堡、比利时、法国要塞色当,打通了通向英吉利海峡的通道,完成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大包围圈,将英法联军近40万的部队围在了敦刻尔克的狭小地区。古德里安建议装甲军在前,步兵跟后,空军配合来消灭被围之敌,但希特勒***纳了戈林的建议,命令装甲军及步兵停止进攻,而由空军来完成消灭被围之敌。由于***的错误命令致使英法联军从海上成功撤退。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古德里安作为第二装甲集群司令,统辖3个装甲军向斯摩棱斯克方向挺进,作为急先锋的古德里安一路过关斩将,连续突破苏军的4道防线,立下了赫赫战功。此时***对下一步的战略方向举棋不定,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到底先攻克哪个呢?古德里安说:莫斯科是苏联的心脏,占领它,可以对苏联人民的心理产生震撼,世界也会为之一震。但***却说将军们对于战争经济学一无所知,他再次犯了一个事关全局的错误,把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分调一些进攻基辅,占了乌克兰的粮仓和油田。1941年12月苏军莫斯科保卫战总指挥朱可夫命令全线反攻,德军面临被围歼的危险。对此,古德里安认为,德军应立即撤至一个有利的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安全地度过冬季后再***取攻势。但***认为已占领的土地决不能放弃而禁止撤退,最终倒至几十万大军被消灭。1943年,德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古德里安认为,上层指挥机构混乱是重要原因。古德里安向***提出了改组最高统帅部的必要性,并提出选一个元首信任的将领作为总参谋长的建议。***充满疑虑,似乎在怀疑古德里安企图限制他的兵权而未***纳。由于***的刚愎自用,决策屡屡失误,最终导致德国的战败。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是一位标准的普鲁士职业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纳粹德国的疯狂侵略扩张作出过重要贡献,是一位既有理论著述,又有实践经验能征惯战的骁将。单从职业军人的标准衡量,他恪守普鲁士参谋部的“多做实事,少出风头,多些实在,少些虚***”的作风。潜心于军事理论的研究、实践。终于成为二战德军战斗序列中屈指可数的几位顶尖级“名将”之一。军事素养被后人称道。

***历次重大军事行动中,都少不了古德里安的身影。从1938年侵占奥地利和占领苏台德区的行动中他就率领部队冲锋在前。1939年进攻波兰他带领装甲部队首次实践“闪击战”战术,取得成功。仅用35天波兰陷落。1940年他率部挥师西进,经卢森堡,比利时横扫法国北部,一举奠定胜局。欧洲军事强国法国仅仅39天陷落。7月古德里安因战功卓著晋升大将军衔。1941年,古德里安参加了入侵苏联的战争,作为中央集团军群的骨干部队,第二装甲集群,在古德里安带领下强渡第聂伯河挥师连克斯摩棱斯克,拉斯罗尔夫等重要苏联城市。由于执行了***分兵基辅的命令。终于在苏联冬季到来时止步于莫斯科,后被***解职……

比曼施坦因元帅和隆美尔元帅***的是,古德里安做到了德军总参谋长这一军人梦寐以求的职务。但由于德军在各条战线上的惨败,而无力回天……

古德里安在战场上可以说“神”一般的存在。他往往冒着枪林弹雨深入一线部队指挥。与德军各级军官都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关系,是个“情商”很高的人。指挥部队时,他往往冲在最前面。给全军树立了榜样,作为大将级军官,这一点难能可贵。他所指挥的部队战斗力之所以强悍,与他的作风密不可分,而相比日军中则绝不会见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公正地说,二战中古德里安的成就应该大于曼施坦因和隆美尔。因为他是机械化战争形态的创始人。没有他创建的装甲战术理论和对装甲兵建设的贡献,再卓越的军事指挥天才,也不会对战争形式的发展产生如此深远和重大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朱可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朱可夫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