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后妃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后妃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爱读书的女生运气都不会差,她是被后世推崇为历代皇后的表率,终生无子无女,却被皇帝丈夫宠上了天。她还被誉为中史上第一位女史学家,只因当太后的闲暇之余,她写了一部名为《显宗起居注》的史书,开启了帝王起居注的先河,她就是东汉明德皇后马氏,又被称为布衣皇后。
马皇后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与阴丽华的儿媳,是汉明帝刘庄的皇后。当13岁的马姑娘来到太子刘庄身边后,她的悲剧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待人接物落落大方,赢得宫中上下一片赞誉。
后来刘庄登基,马氏被封为贵人,独得圣宠的她,不但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愈加低调。她会时常物质奖励那些不得宠的嫔妃,还会物色一些秀女进宫,好为***开枝散叶,她的所作所为令汉明帝大为赞赏,不久马贵人成功上位,当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
马氏成为六宫之首,吃穿用度自然都用最好的,可是她依旧身着布衣来去自如,令后宫众人望尘莫及。马皇后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依然不能为刘家生下一男半女,于是汉明帝便将别的嫔妃的孩子拿来给马氏抚养。还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人不一定要自己生儿子,怕的只是不精心爱护养育而已。”可看汉明帝对马皇后的爱有多深。
班婕妤,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著名才女,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中国历史上皇帝多如牛毛,后宫嫔妃更是数不胜数。然而这些嫔妃往往都是以姿色受宠,而要说哪位嫔妃以文学修养最高,我认为当属西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的嫔妃左芬最为厉害。
左芬出身书香世家,她的哥哥左思更是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左思所作的《三都赋》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评价,例如张载评价《三都赋》无论从文字还是哲理上看都是绝佳,而卫权评价说《三都赋》辞义瑰玮,良可贵也。更为厉害的是《三都赋》一出世,立马洛阳纸贵,就连大名鼎鼎的陆机在看到左思的《三都赋》后都自愧弗如,并就此封笔。左思的才情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家学氛围浓厚,左芬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她的才名也紧随其兄之后。左芬虽然长相平平,甚至有点丑,但是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征服了风流至极的晋武帝司马炎。
据《晋书》记载,在每逢国家大事或者司马炎得到了什么名贵宝物呃呃呃时候都会请左芬作赋加以纪念。例如:
1、在左芬被封为修仪之后,就奉命做了一篇《离思赋》。赋中有很多佳句,如“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骚而四起兮,霜皑皑而依庭。”、“况骨肉之相于兮,永缅邈而两绝。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这种辞藻华丽而又用情至深的文章当今又有几人能作!
2、在司马炎的第一位皇后杨艳病逝时,司马炎就让左芬写了一篇诔文。诔文中“惟帝与后,契阔在昔。比翼白屋,双飞紫阁。”颇有曹操契阔谈讌之风。
3、在司马炎娶第二任皇后杨芷时,司马炎又让左芬作赋纪念。里面的“如兰之茂,如玉之荣。”将杨芷脱尘的气质跃然纸上。
后来左芬又奉司马炎之名做了很多文章,虽然这些文章大多是歌功颂德的文字,但身为贵妃的左芬的才情却展露无遗。终其一生,包括诗歌、书信、赋文总共有数十篇流传于世。
所以,单论文学造诣,左芬可以说是古代帝王嫔妃中极为突出的一个。
论知名度,当属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著名才女,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
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这个班婕妤就是班昭(其实是我自己啦),因为班昭也很有名。
不过这个班婕妤虽非班昭,但与班昭也有关系。《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看来班家当***才辈出呀。
起初,汉成帝为班婕妤的美貌及文才所吸引,很喜爱班婕妤。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他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
当时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这里,王太后把班婕妤与春秋时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论,给了她很大的嘉勉与鼓励。
赵氏姐妹入宫,班婕妤经不起互相谗构、嫉妒、排挤、陷害的折腾,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认为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缮就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
班婕妤文学修养甚高,她在《团扇歌》(亦名《怨歌行》)中自比秋扇,感叹道:“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其洞察世事之能也很
谢谢悟空邀请。
历史上嫔妃有很高文学修养的算汉朝班婕妤、晋朝左芬、辽国萧观音。
班婕妤和左芬被大家熟知,重点介绍一下辽后萧观音。
萧观音(1040年—1075年),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父亲萧惠(辽兴宗母亲萧耨斤的弟弟),辽代著名女诗人。
萧观音相貌颖慧秀逸,娇艳动人,个性内向纤柔,很有才华,常常自制歌词,精通诗词、音律,善于谈论。她弹的琵琶,称为当世第一。诗词方面也被辽道宗誉为女中才子。重熙年间,被燕赵国王耶律洪基纳为妃,生太子耶律濬。
1055年(清宁元年)十二月立为皇后,尊号懿德皇后。由于谏猎秋山被皇帝疏远,作《回心院》词十首。
1075年(大康元年)十一月,契丹宰相耶律乙辛、汉宰相张孝杰、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等人向辽道宗进《十香词》诬陷萧观音和伶官赵惟一暗中私通。辽道宗大怒,决定赐死萧观音,将其尸体送回萧家。
萧观音自幼能诵诗,旁及经书、子书。长大后,容貌端庄秀丽,为萧氏诸女之冠。萧观音工诗,喜书,善谈论,并能自制歌词,好弹筝,尤善琵琶。
萧观音的代表诗作《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虞廷开盛轨,王会合奇琛。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文章通谷蠡,声教薄鸡林。大宇看交泰,应知无古今。”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叫猛虎不投降。”
李清照的才,不仅体现在其文***上,也体现在其爱国情怀上。
李清照的诗词,婉转清丽,又散发着淡淡的忧愁,在中国诗词界独占一枳,诸多名句流传千古。
声声慢里,短短几句叠字,就把思念与孤单抒发到极致,这精湛的文笔后世无人可超越。
最近流行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其剧名也源于李清照的如梦令,一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至今读起,仍能感受到那凄苦的情愫。
晚年的李清照,忧国忧民又无可奈何,于是把这种爱国情怀写在诗词里,体现出来了她作为那个年代的“公知”应有的品质。这种品质对于今天的文化工作者,依然有借鉴作用!特别是那些唯利是图的公知们,应该认识到你们的行径,尚不如古代一名女子!
中国历史上不乏知名才女,人们熟知的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朱淑真、薛涛等等。这里着重介绍中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的事迹。
班昭(约45-约117),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班彪的女儿,她嫁给同郡人曹世叔为妻,曹世叔没长寿,班昭早早成了寡妇。
班昭的远祖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班氏先祖叫班壹,原本楚国人,秦统一过程中,班氏家族迁到陕西扶风(今扶风县)。秦末大乱,班壹迁居楼烦(今山西武宁),以畜牧起家,家族财力雄厚。
班氏家族,历代都有地方大员,或朝廷重臣,到班彪一代,班氏家族是已有几百年辉煌的巨富贵族,也是有几百年历史的诗书世家。
班彪有二子一女。长子班固,次子班超,女儿班昭。班超在历史的著名事迹是出使西域;班固则以撰写《汉书》闻名后世,班昭这个女子也不一般。
班彪不愿意做官,专心史学,也要像司马迁那样,留下历史巨著。
《史记》从黄帝写到汉武帝,后事缺而无录。司马迁死后,《史记》有十篇散失,有目录无书稿。
于是,班彪作《后传》数十篇,这是续《史记》之作。公元54年,52岁的班彪去世。
班彪去世后,22岁的班固蒐集父亲遗稿,继续撰写《汉书》。公元58年,被人告发“私改国史”,班固被捕入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后妃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后妃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2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