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1 《苏东坡传》,非简单之流水帐,更非***用“春秋笔法”,而是林语堂先生阅读大量资料,包括苏东坡的札记、诗词、私人书简等后所着的传记。
《苏东坡传》读后感(篇1) 读完《苏东坡传》,我知道了苏东坡之所以被人们记住,是因为他那乐观的心态,就算太苦太累,他也总能在苦中品甜,在累中放松自己。 苏东坡在一生中大量地写诗写词,诗、词的每一句话都是苏东坡的感情。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1 林语堂先生的小品漫笔看过一些,列传却是第一次拜读,看了之后,才后知后觉的发现林语堂写列传也是精彩十分,拿起便不忍释卷。难怪这本书能被成为四大列传之一。
《苏东坡传》读后感500字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水调歌头》我们耳熟能详,它的作者是苏东坡。而这本书写的正是他,林语堂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读过他所有的著作才来写这本书。林语堂也非常苏东坡,我也不例外。
《苏东坡传》读后感(篇1) 读完《苏东坡传》,我知道了苏东坡之所以被人们记住,是因为他那乐观的心态,就算太苦太累,他也总能在苦中品甜,在累中放松自己。 苏东坡在一生中大量地写诗写词,诗、词的每一句话都是苏东坡的感情。
《苏东坡传》读后感心得(篇1) 关于苏东坡,也就是苏轼,我们都不陌生,他的文章诗词在课本上都学过,而且据说美食“东坡肉”是他研制出来的。总的来说,他的大名,是如雷贯耳的。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1 林语堂先生的小品漫笔看过一些,列传却是第一次拜读,看了之后,才后知后觉的发现林语堂写列传也是精彩十分,拿起便不忍释卷。难怪这本书能被成为四大列传之一。
1、苏轼共写了11位人物传记,有韩愈(韩文公庙碑),陈公弼《陈公弼传》,陈慥《方山子传》,后2篇主人公与子瞻同时代。
2、是《方山子传》,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遇上陈慥,两人成为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也是民间相传的河东狮吼的男主人公。
3、一〇五九年六月,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接到朝廷圣旨。一〇六〇年二月,安抵京城,被任命为校书郎,后来又授以新职,为本朝皇帝写传记。当时,苏轼父子的文名日盛,诗文为人所爱慕,一家皆以文坛奇才而知名于时。
1、《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我最喜爱的苏东坡的一首词——《定风波》。
2、《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精选篇1) 读完《苏东坡传》,我知道了苏东坡之所以被人们记住,是因为他那乐观的心态,就算太苦太累,他也总能在苦中品甜,在累中放松自己。 苏东坡在一生中大量地写诗写词,诗、词的每一句话都是苏东坡的感情。
3、林语堂《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 有无数笔者写过苏东坡,但也仅仅是写过,东坡只是在他们笔下一闪而过,却从未活过。 而林语堂先生喜欢苏东坡,到了迷恋的程度,他在这本书里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
4、此时的东坡也颇有些隐士的意味,正如他自己所说陶渊明是他的前身,但毕竟东坡不是五柳先生,即使做农夫也是做得有滋有味,青菜汤可以发展为“东坡汤”,就更不必说“东坡肘子”之类的美食了,哪像陶渊明“耕植不足以自给”。
5、【林语堂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摘抄三】 喜欢苏东坡,甚于诗仙李白,也甚于诗圣杜甫,所以对有同样感受的林语堂先生的着作平添亲切感,从《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而到《苏东坡传》,多次阅读,爱不释手。
《苏东坡传》是二十世纪中国四大人物传记之一。(其它三部分别是:《朱元璋传》吴晗著、《张居正传》朱东润著、《李鸿章传》梁启超著)这是国学***林语堂用英文写成的,流行的有两种译作:宋碧云译和张振玉译。我读的是张振玉版。
在林语堂先生笔下,将苏东坡的一生娓娓道来,让我们了解到一个更加丰满、性格鲜明的大才子形象。0《贝多芬传》:才华横溢的贝多芬,多灾多难的贝多芬,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历来也被文学界推崇为人物传记写作的典范性作品,***澎湃,文字优雅,对传主的刻画精致入微,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