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战前德国有幅漫画,里面是德国人对英国人提出挑战,并且配语“让别人去分割大地和海洋而我们只满足于天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得到阳光下的地盘”。说白了,就是德国做为后起资本主义强国对利益再分配的挑战
众所周知德国在上个世纪连续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而英国在两次战争中无一例外的都成为了德国的主要对手,并且在德国具有优势时依然选择了抵抗,并且每次都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那么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选择跟英国开干呢?
英国是继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之后的欧洲新霸主,英国想要长期当老大,就必须要打压新崛起的国家,其中就包括德国。德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手中完成了崛起,实力远远超过英国,英、德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也正因为如此,一战时德国才会毫不犹豫地站在英国的对立面。
我们知道当一战爆发时,德国还处于德意志帝国统治时期,德国在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的统治时期已经成为了欧洲数一数二的存在,这让第三任皇帝威廉二世看到了和英国比肩的机会。他也希望德国能够向英国那样在海外拥有广泛的殖民地,他希望让德国的人民出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因此他的“阳光政策”就是扩大海军,为德国人民进入全世界寻找机会。
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的做法显然触动了拥有众多海外利益的英国,因此英国交好法国和俄国,而和德国的战争也即将不可避免。
但一战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当德国人开始按照“施里芬***”进攻法国时,并没有获得最初***中速战速决的要求。这导致战争拖入了无休止的长期化,而英国、法国、俄国的两面夹击也使德国疲于应对,最终失败。就算俄国提前退出了战争,但此时的德国还是无力回天。的德军
一战德国战败后,德国虽然支付了大量的赔款,甚至还割让了土地,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德国的实力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希特勒上台之后,喊的口号就是“重振德国”。
英国在七年战争后正式登上了欧洲政治舞台的中心,而其海权国家的身份使其超然于欧洲大陆之上的同时,也意味着没有足够的地面力量可以干预。英国超然地位基于欧洲均势,这样英国才可能以有限的地面力量作为决定性的力量维持欧陆平衡。
欧陆均势的基础则在于欧陆没有一个可以统一欧洲的帝国出现,英国也一直在坚定反对这类努力。而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欧陆最强的国家一直是法国,路易十四寻求天然疆界的努力差点让法国立于绝对安全,而拿破仑时代直接让法国霸权接近统一欧洲。此时,英国人先后寻求过与哈布斯堡的奥地利和腓特烈后的普鲁士结盟,以避免法国统一欧洲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但是,随着普鲁士在1871年统一德国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德国原本有机会避免与英国发生冲突,俾斯麦的战略核心是限制法国,而后用复杂的同盟体系闷声发大财,让德国成为欧洲真正的中心。但是这个体系过于复杂,内部矛盾很多,同时威廉二世希望突破俾斯麦的威望,并且迷信海权论,投入大量***进行海军建设,从而引起了英国敏感的海权的不安全感。德国与英国的战略矛盾恰恰提前爆发,最后在一战前广泛的进攻崇拜中滑入了世界大战。
一战战败后,英国事实上回归了大陆均势政策,重新将法国作为主要战略对手,其对德国态度也没有与法国一样要求全面限制德国。从1919年到1933年,英国其实并没有将德国作为主要对手。直到1933年利用德国旺盛的复仇情绪上台的***登场,德国问题才重新变为英国考虑的重点。尽管英国与纳粹德国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分歧,但英国当时仍然在抑制德国和抑制法国之间、阻止德国扩张和祸水东引之间犹豫不定,这体现在1935年的英德海军协定和随后的绥靖政策上。真正让英国下定决心的还是1940年后德国闪击西欧和夏天的法国战役,英国才真正迎来至暗时刻。
虽然很多理论解释在结构压力下英国为阻止霸权挑战者而抑制德国,不过现实其实比较复杂,并没有那么一蹴而就。如果德国沿着俾斯麦的路径走下去,英德矛盾可能会推迟数十年才爆发,而届时战争可能就不是唯一的选项,也没有缺乏战略能力的小胡子什么事了。
现在的德国借助欧盟体系终于实现了俾斯麦的目标,这些其实可能提前数十年就出现了。威廉二世和***让德国崛起延宕了一个世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3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