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安阳历史***论文选题,安阳历史论文1500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阳历史事件论文选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安阳历史事件论文选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安阳为什么没有成为历史上的古都?
  2. 以研究甲骨文著称的“甲骨四堂”,指的是哪些人?有何依据?
  3. 以研究甲骨文著称的“甲骨四堂”,指的是哪些人?有何依据?
  4. 河南考古发现“花木兰”墓,出土一玉扳指,为何令专家兴奋异常?

安阳为什么没有成为历史上的古都?

安阳地处太行山脉,地势险峻,水源不足,交通不变。在此建都,汇聚天下所有商贾,同时也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交通的重要中心,饮水是人生活生存的首要条件,大量人口的吃水问题,在当时情况下,很难解决。只所以安阳没能成为历史上的古都,恐怕就是解决不了吃水问题。

谢谢邀请!不赞同这个提问,事实上安阳为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我国十大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同时,安阳的殷墟遗址是我国目前为止第一个可考并被证实的都城遗址。

安阳历史事件论文选题,安阳历史论文15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事实上,自商朝盘庚迁都于安阳,在这里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奴隶制国家起,安阳仅做为商朝的都城的历史就有近300年。自商以后,又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所以安阳又有“七朝古都”之称。

还有,安阳还是我国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都出土于安阳,我国的文字博物馆也在安阳。大家熟知的周易也发源于此。

客观的讲,安阳与本省的洛阳、开封,陕西西安这些古都相比,知名度是差一些,和本省的商丘一样,在经济和旅游发展上相对来讲没有西安、洛阳、开封这些城市发达,但这并不能掩盖安阳作为我国古都之一的事实。

安阳历史事件论文选题,安阳历史论文15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人可喜的是,近几年来,安阳的旅游事业发展还是有长足进步的,殷墟、红旗渠、太行大峡谷这些景区近年来的知名度得到近一步的提升,去安阳的游客也逐年增多。旅游的带动,对安阳整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

相信安阳以后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安阳的旅游、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会越来越好!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安阳历史事件论文选题,安阳历史论文15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率邻部族迁徙到安阳,历八代十二王,共255年。这一时期的商王朝疆域辽阔,国力空前强盛,开创了中国上古史的新纪元,也成为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

此后,相继有三国时期的曹魏,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殷都废而邺都起,邺都衰而相州继,相州改而彰德立,古都文明的薪火,在安阳这片土地上传承不断,安阳成为“七朝古都”。

邺是安阳的简称,是国家重要的古都遗址,相关词语有邺候,邺宫,邺都,邺中,邺京,邺苑,留军壁邺,在过去没有河南河北之称,六朝古都历史都应并入安阳,安阳是邺城文化的的传承者,河北临漳邺城文化属于安阳,建安九年曹操定邺城为王都,但曹丕称帝后又迁都洛阳,此后,各王朝在安阳没有留下标誌性建筑,这就是为什么安阳没有成为历史古都的原因

安阳是历史上的古都啊!

除了有名的殷墟外,一直到隋末,安阳地区都有当首都的历史.

尤其是在曹魏到隋朝初年,邺都在中国北方是和长安、洛阳并列的大城市,在国际上也是有影响力的。

实际上,安阳所在的地区(包括现在的河北南部)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隋朝初年虽然将邺都毁掉,然而一直到北宋末年,这一地区在北中国有特殊地位。唐末藩镇割据,这一地区的军阀一直在军阀中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可以动摇唐朝社稷的。北宋时,这里是北京大名府所在地区,也是很重要的地方。

只是在北宋之后,随着中国经济南移,和长安、洛阳、开封一样,这一地区的重要性才变得无足轻重。

说道安阳发展不起来,我以为现在安阳的地理位置被人为边缘化了。别的不说,历史上的安阳地区被分给了河北、河南好几个地级市。尤其是临漳县在河北,而殷墟在河南,仅这一点,就将历史上的邺都四分五裂,别的不说,这几个地方要发展旅游业就会互相攻击,内耗很严重。

如果能将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东一部、山西一部单独划成一省,有古城邯郸、安阳等估计会好点。

以研究甲骨文著称的“甲骨四堂”,指的是哪些人?有何依据?

谢邀。

题目所谓“四”,即指四个人,“堂”即此四人的名号中皆有一个“堂”字,因四人都因研究甲骨文而著称,所以统称为“甲骨四堂”。

甲骨学的奠基者为罗振玉,也是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他与王国维共同研究甲骨文,被称为“罗王之学。王国维不仅研究甲骨文,而是涉猎近现代文学、美学、哲学、史学等领域的卓著学术巨子,为人尊称“国学***”。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新诗奠基人郭沫若,也是一个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对甲骨文也有研究;而且被称为殷墟考察第一人;董作宾,则是著名的曱骨学家、古史学家,他的名著《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是他创立的用骨断代学的最大成就,被公认为中国甲骨文史上划时代名著。郭沫若号鼎堂,董作宾号彦堂。

甲骨文作为最早的汉字,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被发现后,一时兴起一股研究热潮,孙治让是最先考释甲骨文的学者,但对甲骨文研究作出重大贡献并奠定了后世研究基础的,就是“甲骨四堂”。上述四人是按起歩先后为序的,四人具体排名一直没有定论;复旦大学著名教授陈子展曾这样说:“甲骨四堂,郭董罗王”。正确判定甲骨文出土地是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遗址的,是罗振玉;而“罗王之学”则确证了甲骨文合书现象;王国维的贡献主要是对甲骨文的考释;郭沫若起步较晚却后来居上,考证甲骨文字达500多个,著有研究著作多部,其地名系联法为考古提供了便利;董作宾不仅用甲骨分期断代作出贡献(即一期为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二期为祖庚、祖甲;三期为凛辛、康丁;四期为武乙、文丁;五期为帝乙、帝辛),对殷商历法、礼制也有独到见解。

以研究甲骨文著称的“甲骨四堂”,指的是哪些人?有何依据?

谢邀。

题目所谓“四”,即指四个人,“堂”即此四人的名号中皆有一个“堂”字,因四人都因研究甲骨文而著称,所以统称为“甲骨四堂”。

甲骨学的奠基者为罗振玉,也是近***古学的奠基人,他与王国维共同研究甲骨文,被称为“罗王之学。王国维不仅研究甲骨文,而是涉猎近现代文学、美学、哲学、史学等领域的卓著学术巨子,为人尊称“国学***”。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新诗奠基人郭沫若,也是一个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对甲骨文也有研究;而且被称为殷墟考察第一人;董作宾,则是著名的曱骨学家、古史学家,他的名著《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是他创立的用骨断代学的最大成就,被公认为中国甲骨文史上划时代名著。郭沫若号鼎堂,董作宾号彦堂。

甲骨文作为最早的汉字,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被发现后,一时兴起一股研究热潮,孙治让是最先考释甲骨文的学者,但对甲骨文研究作出重大贡献并奠定了后世研究基础的,就是“甲骨四堂”。上述四人是按起歩先后为序的,四人具体排名一直没有定论;复旦大学著名教授陈子展曾这样说:“甲骨四堂,郭董罗王”。正确判定甲骨文出土地是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遗址的,是罗振玉;而“罗王之学”则确证了甲骨文合书现象;王国维的贡献主要是对甲骨文的考释;郭沫若起步较晚却后来居上,考证甲骨文字达500多个,著有研究著作多部,其地名系联法为考古提供了便利;董作宾不仅用甲骨分期断代作出贡献(即一期为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二期为祖庚、祖甲;三期为凛辛、康丁;四期为武乙、文丁;五期为帝乙、帝辛),对殷商历法、礼制也有独到见解。

河南考古发现“花木兰”墓,出土一玉扳指,为何令专家兴奋异常?

据我所知,花木兰墓在全国有四处。

她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巾帼女将军。花木兰17岁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12年,竟然瞒过众人,没人知道她本是女儿之身。

由于木兰战功赫赫,逐渐由士兵升为将军。战争结束后,她拒绝***厚禄,辞别皇帝回到了家乡,从此木兰恢复了女儿之身。

木兰去世后葬在了万花山脚下。当地人称“花家陵”。当时皇帝辍朝三日,派人去送葬。当初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

1984年,延安市***拨出专款,在花家陵山脚下修建了“木兰陵园”。陵园占地18亩,园内遍植松柏花卉,郁郁葱葱,肃穆庄严。(如图)

<陕西延安木兰墓>

据明代《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本是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指的是营郭这个地方)。

县志所记述的和《木兰辞》一样,木兰替父从军,到后来功高卓著升为将军。战争结束归乡还女儿之身,众人大惊,原来木兰是个美娇娘。

皇上欲纳其为妃,木兰誓死不从,被迫自尽,皇上感其刚烈,追谥其为“孝烈将军”。

出土“玉板指”的古墓位于河南安阳,所谓的“花木兰墓”只是一个噱头,墓主人实际系历史上第一个能上阵杀敌的女将军、商代[_a***_]妇好

虽然花木兰的事迹家喻户晓,但历史上是否有这么一个代夫从军的女将还有很多争议。

1928年,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一处大型商代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在1***6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

(妇好墓内部)

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无墓道。墓室上部有一与墓口大小相似的夯土房基,墓内有二层台和腰坑。东、西两壁各有一个长条形壁龛。

葬具为木椁和木棺,椁长5米,宽3.4~3.6米,高1.3米。椁室在潜水面下,大部塌毁,棺木也已腐朽,从残迹可知曾多次髹漆,其上还附有一层麻布和一层薄绢。

墓内殉人16个,其中4人在椁顶上部的填土中,2人在东壁龛中,1人在西壁龛中,1人在腰坑中,8人在椁内棺外。

另外还殉狗6只,1只在腰坑中,余均埋在椁顶上部。遗憾的是墓主遗骸已经化为朽泥。

该墓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

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枚玉谍(俗称玉板指)、一件青铜觚、三联甗、偶方彝和数片片甲骨。

广西发现陈圆圆墓,四川发现貂蝉墓,河南发现花木兰墓、猪八戒墓,福建发现孙悟空兄弟(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合葬墓,河北发现武大郎和潘金莲墓……

觉得按这个节奏下去,什么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红孩儿……墓都会遍地开花,全国各地还有哪些奇葩的“名人墓”,欢迎大家曝光。

众所周知,花木兰虽是古代著名巾帼英豪,替父从军的事迹妇孺皆知,她是北朝乐府《木兰辞》中虚构的文学形象,不是***,但受“名人***就是旅游名片,不管真***美丑名人就行”的思想影响,花木兰在当代硬生生被塑造成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

顺便说一下,争抢花木兰墓的,不止是河南商丘,还有陕西延安。

河南商丘的花木兰墓位于商丘市虞城县营郭镇木兰祠内,该镇据说是花木兰故里,当地为纪念花木兰改名为木兰镇,还建起了木兰祠,祠内建有陵园,园内有花木兰墓。

当然,所谓木兰祠、木兰陵园都是现代建的,花木兰墓也未经考证,不过这并不妨碍此地被商丘市、河南省先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部门还煞有介事地搬出明代的《商丘县志·列女》、清代的《亳州志》和墓碑碑文证明,花木兰真有其人,当初替父从军,立下卓著战功,可汗发现她是女儿身后,欲强纳入宫,木兰不从,自尽而亡,谥号“孝烈”。

听说河南商丘有一个花木兰墓,并自称花木兰故里,陕西延安表示不服,宣称花木兰明明是陕西延安人,就住在陕西延安万花山下的花原村,她替父从军的故事跟《木兰辞》一模一样,光荣退伍后返回家乡,死后葬在万花山下,故而万花山又名花家陵山。

延安官方拨专款在山脚下修建了花木兰陵园,还修了花木兰墓,墓碑由著名书法家舒同撰写。上述记载的真实性有多少,相信大家都明白,都是GDP惹的祸。不过上述两个花木兰墓从未出土过玉扳指,也未出土过任何文物,因为它们根本就是***的,不可能有文物出土。

所谓河南发现“花木兰墓”玉扳指,其实是不良自媒体为吸引眼球,断章取义编出来的。

国历史上第一个著名巾帼英豪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这位妇好可不是穆桂英、花木兰这种虚构的人物,她的事迹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明确记载,真实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妇好墓已在1***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并出土了大量商代青铜器、玉器等殉葬品,墓就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王室墓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阳历史***论文选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阳历史***论文选题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