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旅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旅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齐白石在三十九岁之前未出过远门,就是离开杏子坞也只是在湘潭范围内活动,短则数日,长则十天半个月。但是齐白石在三十九岁时不仅开始远游,而且是年年外出。1902年10月,三十九岁的齐白石先到西安,后至北京,经天津,到上海、汉口,于1903年返回湖南老家。这就是齐白石自己所说的“一出一归”。1904年春,四十一岁的齐白石游南昌、九江,登庐山,观滕王阁,逛百花洲,于该年中秋时节返回湖南老家。此为“二出二归”。1906年7月,四十三岁的齐白石游桂林,后经梧州到广州,抵钦州,于该年秋季返回湖南老家。此为“三出三归”。1907年春节后,四十四岁的齐白石动身到梧州,经海路至广州,游肇庆、端溪、东兴,并到了越南芒街,于该年冬季返回湖南老家。此为“四出四归”。1908年2月,四十五岁的齐白石至广州,于该年秋季返回湖南老家。旋赴钦州,后经广州、香港、上海、苏州到南京,于1909年9月返回湖南老家。此为“五出五归”。自1902年至1909年,也就是齐白石自三十九岁至四十六岁间,足迹半个中国。
《虾》(五十七岁)
齐白石的五趟远门,应该说收获颇丰,对他日后的书法、绘画、篆刻、诗文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远游,齐白石在书法方面,将写何绍基改为写金冬心。正是因为远游,齐白石将临摹八大山人做为重点。对八大山人绘画精髓的理解,无出其右。能将最复杂的事物用最简练的笔墨表现出来。正是因为远游,齐白石在北京遇到李筠庵,曾跟李筠庵临习《爨龙颜碑》等。对齐白石篆刻影响最大的要数《天发神谶碑》和《祀三公山碑》。齐白石远游了如此多的地方,但他认为还是北京的文化氛围最好,这也正是他为何要当“北漂”的重要原因。
《螃蟹盆菊》(四十多岁或五十岁左右)
中国古代四大游记是《徐霞客游记》 《大唐西域记》《周王***记》《马可波罗行纪》,是古代著名的旅行纪事类传记。
四游记是明代万历年间出现的四种长篇神魔小说的合称,书中大都是与道佛两教有关的神怪故事。包括《东游记》、《西游记传》、《南游记》、《北游记》。书中大都是道、佛两教一类的神仙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大游记指:西游记(孙悟空外传)、南游记(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北游记(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志传)、东游记(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过程)
现如今,吴承恩著作的《西游记》已经家喻户晓,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而在明清时期,世上还有四本奇书,《东游记》——作者吴元泰;《西游记》——作者杨致和;《南游记》与《北游记》——作者余象斗,这四本奇书合称《四游记》。
传记常用的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个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选择人物一生中关键时刻、重大事件进行重点叙述,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如《邓稼先》写传主在研究两弹中的表现,《居里夫人传》写传主发现新元素过程中的经历。研究两弹、发现新元素,都是传主人生中的重大***。从中展示他们对科学研究的顽强和热忱的共性。两人研究背景的不同,原来人生经历的差异,他们的个性又有不同。
第二、通过传主的某些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描绘人物的精神面貌。
如第一单元,写毛泽东自述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有一年夏天“在湖南徒步旅行,游历了五个县。” “我们热心于体育锻炼。”进行“雨浴”、“日光浴”、“风浴”。这些细节都再现了***年轻时代的不凡举动,表现其为日后参加革命斗争锻炼自己的志向抱负,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
第三、从传主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周围相关人物、自然环境等角度的描写,来烘托传主。
有关。***在湖南第一师范时,他周围团结了一批学生,“这是一小批态度严肃的人,他们不屑于议论身边琐事。”可见同学间的互相影响。自然天气的描写,可以烘托徐悲鸿的心情。
第四、用传主本人的文字材料,如日记、书信、作品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华罗庚传》中用传主的书信、题词,来写他对老师的感激,对人生的体会。《苏东坡传》用苏轼自己的创作来展示其在黄州的心态。《巴尔扎克传》写传主为了勉励自己,在拿破仑小塑像的座基上贴了一张写有自己决心的小纸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旅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旅游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