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概述永贞革新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概述永贞革新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永贞革新”的主要目的是试图缓解中唐以来日益尖锐的政治、经济和阶级矛盾,为此后的消灭宦官、藩镇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做好准备。总体来说,“永贞革新”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实际上也的确为以后唐宪宗的中兴局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永贞革新(改革因在永贞年间进行,故得名。),又称二王八司马***,是在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
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持续时间100多天。
最后改革因为俱文珍等人发动***,幽禁唐顺宗、拥立太子李纯,而以失败告终。
永贞革新是中国唐代顺宗时期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为主要目的的改革。因发生于永贞年间,故名。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致使以失败而告终。改革历时100余日。
唐代从玄宗时的高力士开始,出现宦官擅权现象;到肃宗时的李辅国,宦官又掌握了 军权。到中后期他们的专恣骄横,引起皇帝和某些官僚士大夫的不满 。永贞元年(805),唐顺宗李诵即位 ,他的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居翰林用事,引用韦执谊为宰相。他们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结成政治上的革新派,共谋打击宦官势力。朝廷宣布罢宫市和五坊小儿,停19名宦官的俸钱,任朝臣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节度使,韩泰为行军司马,以图逐步收夺宦官的兵权。此外,顺宗和革新派还罢免贪官京兆尹李实,蠲免苛杂,停止财政上的“进奉”。这些改革都具有进步性,但引起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及与之相勾结的节度使的强烈反对。最后,王叔文被贬后赐死,王伾外贬后不久病死,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8人均被贬为外州司马 ,史称二王八司马 。
起因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太子李诵即位,这就是唐顺宗。他在东宫20年, 比较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认识。唐顺宗即位时已得了中风不语症,但还是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顺宗任命王叔文为翰林学士, 参与朝廷大政的决策。为了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王叔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的措施主要是免除民间的欠税和各种的,咱说禁止官员在正税之外额外的进贡,免去扰民的公式,抑制反正割据的势力,并且要选拔人才***收取宦官的兵权等。
但是改革受到了宦官和藩镇的联合***,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唐顺宗被迫退位称太上皇,让他的太子称帝改革从此失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概述永贞革新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概述永贞革新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