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田连元水浒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田连元水浒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乱世枭雄
抛开艺术水平不谈
我是鞍山人,听单老用熟悉的东北口音,讲东北这片土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听见“辽阳”“沈阳”“鞍山”甚至“辽中”“深沟寺”这些近在咫尺的地名,就好像听家里长辈讲他们经历过的事情一样,非常的亲切,陪我度过了很多异乡的时光
单田芳的每个作品都很让人喜爱,代表作《大忠烈》,《封神榜》,《童林传》,《三侠五侠》,《白眉大侠》,《薛刚反唐》,《百年风云》,《乱世枭雄》等几十部听众喜闻乐见的评书作品。
三侠五义
小时候最爱守在收音机旁听单田芳播讲的评书《三侠五义》,听单田芳先生独特的嗓音在绘声绘色的诉说各类英雄好汉的故事,让我向往理想的武侠
如今,单先生已逝,《三侠五义》已成绝版,怀念单先生,一代艺术家
单老的经典评书太多了。从单老的粉丝量来排十部我感觉是白眉大侠,乱世枭雄,隋唐演义,明英烈,三侠五义,童林传,三侠剑,百年风云,薛家将,铁伞怪侠。从我个人喜好来排十部是隋唐演义,明英烈,白眉大侠,说唐后传,薛家将,三侠五义,童林传,三侠剑,燕王扫北,铁伞怪侠。
昨天突然看到朋友圈有消息说,评书***单田芳去世了。
然后顺手转发了消息之后,看到一个朋友吐槽说,对单田芳根本不感冒,觉得他的嗓音沙哑刺耳,说的评书也没什么特色,套路模式,所以,她很理解不了,会有一批八零后七零后突然冒出来悼念这位说书人。
不能说这位朋友说的不对,有对评书感兴趣的,就有对评书不感兴趣的。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像我生长在农村,小时候电视都没有,家家最多就有个收音机就很不错了,听广播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大的***了。广播能够吸引小孩子的,一个是广播剧,比如《刑警803》就是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广播剧,然后就是听评书。当然,说书人有很多,袁阔成、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等等,这几个人的评书陪伴了我们的童年岁月,每个人喜欢的人不同,我最初听的是刘兰芳的《岳飞传》,每天着迷的不得了,评书都是中午十二点半开播,我们是十二点放学,每天中午一放学,就飞奔回家,到家差不多正好开始,就这样开始迷上了评书,然后开始找纸质版的《岳飞传》来读。《岳飞传》听完才开始听单田芳。
单田芳的评书大概喜欢的就非常喜欢,尤其是他那个破锣一样的嗓音,不喜欢的会非常讨厌。他的嗓音是他最大的特色,慢慢听着就会非常入迷。我听单田芳最早听的是《三侠剑》《童林传》《白眉大侠》《乱世枭雄》《隋唐演义》等等。对评书入迷了,都想找很多纸质版的图书来读。但是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读纸质书的感觉没有听评书的感觉好。这倒不是我对纸质书有意见,而是因为看多了,发现这些评书的纸质版基本都有统一的套路,有些无趣。比如这些武侠故事,都是各种比武较技,动不动都打群架,动不动就有高人出来。一般来说,主人公的功夫都不是很高,总有世外高人在,所以打来打去的,听到最后前面的基本忘光了。还有一个问题,比如想《三侠剑》《童林传》《三侠五义》《白眉大侠》等等,其实跟真正的武侠相去甚远,基本都是官府抓贼,为统治者服务,比如童林是跟胤禛,徐良展昭跟开封府包公包青天。这些评书听起来过瘾,细究起来都不靠谱。
所以,很多评书长大之后就不会在听。但是童年的那份记忆却是真真切切的。真感谢他们在我们童年的时候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快乐和营养。早一个文化和精神生活贫瘠的乡村中,说书人给了我们很多文化上的滋养,精神上的丰腴。从这点来说,应该向单田芳等这一代的也是最后仅存的说书人致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田连元水浒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田连元水浒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