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与黄老政治有关的历史***,黄老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老政治有关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与黄老政治有关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把无为而治的思想称为“黄老学说”?老指老子,黄指谁呢?

什么把无为而治的思想称为“黄老学说”?老指老子,黄指谁呢?

答:“春秋时期,“百家争鸣”,酿成“战国”,秦以“法家”治国,老百姓苦不堪言,秦也“二世而亡”。

汉初,为了与民休息,选取“道家”的“无为而治”、“抚民以静”,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与黄老政治有关的历史事件,黄老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景”两代皇帝,为使其他各家服贴,便拉“黄帝”出来,当作“虎皮”。

“黄帝”,乃是中国的“人文初祖”,其他各家,果然没敢再提反对意见,从而,“文景之治”国力大增,“太仓”中粮食吃不完,至于“陈陈相因”。

张冠李戴,孔子曰成了老子言,中国文化之悲哀。今日头条,普遍把孔子的“无为而治”强加给老子。

与黄老政治有关的历史事件,黄老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曰的“无为而治”,白底黑字,印在《论语.卫灵公篇》。

老子言的“圣人之治”,白底黑字,印在《道德经.三章》。

黄老之术,《史记.外戚世家》记有,“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及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与黄老政治有关的历史事件,黄老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老学说”又叫“黄老道德”,从汉高祖到窦太后时期都是用黄老学说治理汉朝,窦太后以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这之后黄老学说退出历史舞台,再也派不上大用场了,从此之后老子《道德经》成了儒生“选学”的文章,四书五经才是儒生的必修课。

“黄老”是黄帝和老子的合称,他俩的学问统称为“黄老学说”。由于黄帝处在上古时期,并没有文字流传下来,所以通常所说的黄老学说指的就是老子《道德经》,《道德经》延续了上古“无为、无不为”的思想,之所以不说“老子学说”而说“黄老学说”是为了体现这门学问古老悠久,而且老子的学问本身就源于上古。

现在很多爱好古典文化的对黄老学说、《道德经》、无为而治不陌生,但并不明白究竟什么才算是无为而治。汉初曹参在齐国担任相国,他为了治理好齐国专门寻访精通黄老学说的高人并找到“盖公”,曹参把所学用在治理齐国上面,齐国恢复得很快。

在曹参离开齐国的时候对继任者交代了这么一句话:“以齐狱市为寄”,那位继任者听到之后很不理解,反问曹参:“这对治理齐国来说很重要吗?”曹参回答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姦人安所容也?”曹参的意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任何人都应当有安身之所”。

曹参认为“狱市”并容“姦人”,道家“无为而治”就体现在这里了,如果是法家可能就会用严刑峻法对待狱市了,但是长此以往难免会延伸到狱市以外的地方,这样就跟法家思想治理之下的秦国没有区别了。汉武帝前期的时候窦太后还在世,之前的汉朝一直都是蒸蒸日上,自从儒家替代黄老之术以后汉朝也就逐渐疲惫。

“黄”指的是轩辕黄帝,“老”指的是老子。

现在一提道家始祖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子,一说儒家创始人就是孔子。实际上在百家争鸣时期道家遵黄帝为祖,儒家以周公为尊。孔子以复兴周礼为己任,自然对创建周礼的周公旦极为推崇。而老子所推崇的“道”相传是黄帝首先提出的。在百家时代黄老并称,用“黄老”代称道家思想。

现在一提道家大家首先想到的要么是炼丹捉妖的道士,要么是自在逍遥的庄周。可在百家争鸣的时候,各家争的都是治国理政的治世良方,在这种大环境下道家能和儒家成为百家仅存的两大学派肯定不是靠隐居苟下来的。虽然现在老庄并称可在当时入世的黄老才是道家主流,在齐国稷下学宫甚至有“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说法。而田氏齐国也成为黄老学派的大本营。

田齐之所以崇尚黄老是有私心的。因为老子和田氏始祖田完是老乡,田氏是黄帝后裔,姜氏是炎帝后裔,所以田氏想用黄帝战炎帝证明自己取代姜氏的合法性。这一点和后来李唐遵道教是一个道理,都是给自己的***披上君权神授的外衣。还好当时佛教没传到中原,不然按照佛教因果报应的说法黄帝胜炎帝那炎帝后裔应该夺黄帝后裔的江山才合理!

因为田氏是黄帝后裔,而老子与自己是同乡,所以田齐以黄老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只不过道家包容性极强,容纳吸收了其他各家的思想,所以有时候也会被当成杂家。比如《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尽管吸收了百家思想但黄老主流还是无为,也就是道家。

黄老提倡法治也被称为齐法家,法家很多概念比如“权”“术”等都是黄老首先提出的。和崇尚严刑峻法的秦法家不同,黄老提倡与民休息,认为管的少的***才是最好的,真正的治世就是虽然有刑狱但是无人犯罪,无为而治。黄老也讲礼治,但反对繁文缛节,主张因俗简礼。除战国田齐之外,西汉立国之初也以黄老作为主流思想。独尊儒术之后黄老走向没落,但也没有完全消失,《论衡》的作者王充就自称黄老。魏晋之后以庄子为代表的玄学崛起,黄老逐渐被遗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与黄老政治有关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与黄老政治有关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