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爱玲人物传记3000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张爱玲人物传记3000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从张爱玲的自传中,可以了解到她是对爱情是一个义无反顾的人,经历了三段爱情,都是很投入地去爱对方,即使最后的结局那么地不尽人意,但她也没有说伤春悲秋地对待自己的生活,而是从自己的感情经历中,领悟了一些道理,从而从中看破了爱情这回事?
张爱玲爱上汉奸胡兰成,本身就说明张爱玲的价值取向和胡兰成一样……可悲的是胡兰成带着张爱玲倾家荡产救赎他的钱和小三一起跑路了。张爱玲并不懂得爱人的前提是自爱;明知道胡兰成已经另有所爱,还执迷不悟。她深陷于一种自怨自艾的失恋中,或许这是她真正迷恋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她才能燃起***;所以她的作品大都比较压抑,并不适合年轻人阅读……
值得阅读的《张爱玲传》只有两本:一本是余斌所写的《张爱玲传》,从作品去分析传主的性格和成长的心理状态。这本豆瓣评分9.1,阅读的人数也相对较多。
另一本是湖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川鄂教授所著《张爱玲传》,目前豆瓣评分7.8分。
今年是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我们为有这样一位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女作家而感到自豪和欣慰。今天,我们提及她评说她,就是纪念她学习她。在这一百年里,我们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人民思想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改变与进步。因此,不能完全以现在的眼光去严苛评价很早的事。
她自己本身是一个矛盾***体,有很多的很高水平的文学作品,又充斥着悲观颓废的思想观念。她奋力批判自己家庭及社会的阴暗龌龊,然而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她为别人包括自己家里人做出了什么样的值得称道的贡献?她完全与她批评的人是一样的。从一些侧面来观察她,可能会准确了解一些她的自传女主人盛九莉的内心敏感与缺乏安全感。她观察社会细腻,内心敏感,自私,抗争又妥协,必然产生不安全的感觉,但又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补救。那个小社会就是这样充斥着颓废,她自己拥有的只能是无奈。
她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的上海,当时是民国年代,军阀混淆,民不聊生。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上海是被汪伪汉奸控制的,张爱玲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度过了青春岁月。她可能没有国家的概念,没有人民的思想意识,有的全是她身边的琐碎事,比如自己的原生态家庭、自己的丈夫、自己的爱情及对男人的描述及看法,是她为女性争取所谓的男女平等权力的呐喊。从纯文学艺术讲,她的观点及看法是犀利的,有穿透性的;但从人民思想角度说,她又很悲观颓废,没有什么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价值。
三十、四十年代,一些女性向封建思想宣战,向男性宣战,有的完全没有家庭概念,没有丈夫概念,没有子女概念,就认定一个人在江湖闯荡、抗争与打拼。但残酷的现实使她们付出了极高的代价。最后终老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不堪回首,没有真正的家庭,没有孩子,更没有所谓的大团圆,小团圆也没有,多的是终了寂寞里,以后到天堂那边去找谁再叙共枕之情呢?这是自己的悲哀,又是社会的悲哀。当初任性的选择必为残酷的结果买单。
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想法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更加需要真实,需要不加修饰的语言与观点,而这又何尝不是张爱玲所称道与歌颂的呢。对于她的所谓爱情语录或观点,我们要取之精华,弃之糟粕,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思想,为人民服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爱玲人物传记3000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爱玲人物传记3000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