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苏轼经历过的历史***,苏轼经历过的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轼经历过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苏轼经历过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苏轼一生经历的重大遭遇有什么?以及他当时写下的著名的诗词有哪些?
  2. 苏轼四段人生经历?
  3. 苏轼一生经历了三次大的贬谪,是否放弃了对自己祖国的报答?

苏轼一生经历的重大遭遇有什么?以及他当时写下的著名的诗词有哪些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

苏轼经历过的历史事件,苏轼经历过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被贬黄州

苏轼经历过的历史事件,苏轼经历过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所写诗词

《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经历过的历史事件,苏轼经历过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四段人生经历?

苏轼的四段人生经历可以概括为:
少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在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并被欧阳修点为第二名。
第一次辉煌: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第二次经历: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派往杭州任通判。
第三次经历:苏轼再次被召回京,但他的政治观点与王安石相左,故而请求外调,这一次他被派往颍州。后来,他再次被召回京,但因为新旧党争,他被贬至惠州。最后,他被贬至海南岛儋州,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贬谪。
以上就是苏轼的四段人生经历,每一段都充满了波折和磨难,但他的文学才华和智慧却得以充分展示。

苏轼一生经历了三次大的贬谪,是否放弃了对自己祖国的报答?

不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也不要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去衡量古人。这不是一回事。古人对“天”负责,对“良心”负责。特别是宋朝文化人,有种天然的自觉:为天下人谋***。(可以了解《国史大纲》中提到的秀才教。)

在他们眼里,个人的荣辱反而是次要的,比如范仲淹,一直将自己的位置发挥到最大价值,能写诗,能打仗,还推荐了大量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他写的。

比如张载那段著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然还有朱熹,虽然他是圣人,后世名声很响,但是他本人在当时并不得志,一辈子都在小职位上起起伏伏,还要面对其他人的弹劾和排挤。可是他觉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就是注四书,并且将一生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四书上,学习,提高,不断完善四书集注。

就像曾国藩说的:“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弃天而佚,是及凶灾。”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生的聪明,有智慧,有福气去做一定位置,这都是上天的恩赐,违背上天的意志而自我堕落,必定会有灾祸。

现在再来看苏轼经历三次大贬谪,是否放弃了对祖国的报答,这个问题。

苏轼在哪里都是苏轼,他有他自己的一辈子,有他自己的个人操守,有他要做的事,这和爱国没有关系

朝廷是重用还是贬谪,是君恩。所谓“食君禄,分君忧”,每个人都渴望被重用,不只是为了***厚禄,荣华富贵,而且还有施展自己理想抱负的机会。

就算被贬谪到海南,但是做的还是朝廷的职位,拿的还是朝廷的薪水,还是为朝廷做事的性质,郁闷失望的情绪肯定会有的,偏远之地的生活也不会很舒服,但是苏轼看的很开,还是很安心的一边享受生活,一边做好分内之事。

无论在哪里,无论职位高低,都是百姓父母官,除非根本没有一点办法,(比如任副团练使的时候,他没有任何实权也就算了,还被特别要求,不得签署文书,所以他只能交交友,钓钓鱼,写写诗)。苏轼都竭尽全力在能力范围内为百姓谋***,这是他的道德要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轼经历过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轼经历过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