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的读后感2000字1 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那颗闪耀着豁达乐天之精神的“火”星灿烂夺目。 一直很喜欢苏东坡的诗词。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2000字1 向来相信缘分,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而且人与书之间亦如此。中学时代,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另一本像是《朱元璋传》。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1 中国人对苏东坡的喜爱程度,林语堂概括的最为精准,“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苏东坡传》,是一个才子为另一个才子所作的传记。
《苏东坡传》读后感心得(篇1) 关于苏东坡,也就是苏轼,我们都不陌生,他的文章诗词在课本上都学过,而且据说美食“东坡肉”是他研制出来的。总的来说,他的大名,是如雷贯耳的。
1、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九月,苏轼又被召回朝廷,出任兵部尚书,十一月晋升为礼部尚书,这是苏轼从政以来的最高职位。
2、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3、苏轼早年的政论文也有类似的风格特点,但随着阅历的加深,纵横家的习气遂逐渐减弱,例如元佑以后所写的一些奏议,内容上有的放矢,言词则剀切沉着,接近于贾谊、陆贽的文风。
4、苏轼的才华一直令人钦佩不已。他的诗词,他的书法,他那粗旷却不失细腻的文笔,早已深深地埋在读者心中。唱着“大江东去”的苏轼,把一片豪情赠予世人。何其潇洒,何其旷达,吟颂之际,倍感舒适。
5、据文意,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800字左右。苏轼的书法于二王后独出冠时,别开生面。其字丰满肥润,跌宕生姿。“有天真烂漫之趣”,他说:“故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
1、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2、今天,我又研读了一遍苏轼的《题西林壁》,心中颇有一番感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我在今天,又读出了他新的内涵,新的韵味。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苏东坡,号东坡居士,这个大家都知道,这居士就是在家修行佛法的人才叫做居士。所以看这首题西林壁就很有禅意。
4、苏轼婉约词的一大特点,便是语言平实,情感真挚。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1、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评价苏轼: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苏轼坎坷人生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风貌和生命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
2、《赤壁论》:这是苏轼在《赤壁赋》中附加的一篇论文,论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战略意义和人物形象,展示了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3、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霍松林)苏轼自己评论他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4、苏轼婉约词的一大特点,便是语言平实,情感真挚。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5、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九月,苏轼又被召回朝廷,出任兵部尚书,十一月晋升为礼部尚书,这是苏轼从政以来的最高职位。
6、我看苏轼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无数种举世瞩目的艺术形式。国画尊为国粹;书法举世无双;诗词歌赋更是占有一席之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