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重大历史***书籍读后感,重大历史***书籍读后感500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大历史事件书籍读后感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重大历史事件书籍读后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1921年~1949年相关历史事件读后感?
  2.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1921年~1949年相关历史***读后感?

这一段时间发生的历史***虽然对中国人民来讲是一段痛苦非凡的经历,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内战升级,民不聊生,然而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也同时意味着光明的到来!

无数爱国人士前赴后继,赴汤蹈火的投入到挽救中华民族的斗争中,最终***人完成了这一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重大历史事件书籍读后感,重大历史事件书籍读后感5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第一次知道黄仁宇,是读他的那本著名的《万历十五年》。角度非常独特,后来了解了黄仁宇的个人经历,才知道了缘由。他年轻的毕业于黄埔军校,干了很多年的革命。后来去美国当上了历史学的博士。

有了这种前半生当兵,后半生在美国当学者的独特经历,我认为这使得他的书有浓厚的西方学术派风格和家国情怀。这本《中国大历史》,也是跳出了传统地解读历史的角度,不从仁义道德出发,而是以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梳理了一遍,寻找中国历史整体的发展脉络。

我认为整本书都在核心叙述一个观点:在中国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作用下,中国政治统一的程度远超过国内的经济组织,继续发展的结果,只有使两者都受挫折。

重大历史事件书籍读后感,重大历史事件书籍读后感5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几千年,黄河的无数次改道都使得依靠黄河耕种的中华农耕民族吃了无数苦头,还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每隔几年就必有旱灾和涝灾的大量人间悲剧。这使得这个农耕民族在几千年前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把力量统一集中起来去修水利设施对付黄河,需要粮食贮藏应对灾年。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公元前秦国就统一了,取消了封建制,走向了郡县制。比西方国家早了几千年。这种政治上带来的过早成熟,和经济上力量无法得到有效的累积,这两者的矛盾,成了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主要旋律。

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

重大历史事件书籍读后感,重大历史事件书籍读后感5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朝历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这样的“马尔萨斯陷阱”就会重复出现。国家体制的最大功用是将千万的农村纠结在一起。意识形态较科技优先,读后感.文化上的影响比经济重要,各级官僚的消极性比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还要被重视。甚至边境上的武装冲突也不足改变这作风。这使得中国处于一种长期的“停滞”。

例如黄仁宇在讲唐朝李世民武则天的英明神武时,说到了科举考试、推崇儒家对于体制的更新适应这个新的环境,建立了盛世,维系发展这个超大帝国的重要作用。

但是分析安禄山之后唐朝的衰亡时,他说唐代之覆亡不由于道德败坏,也不是纪律的全部废弛,而是立国之初的组织结构未能因时变化,官僚以形式为主的管制无法作适当的调整,以致朝代末年彻底的地方分权只引起军阀割据。

而解放后的“土改”成功的改造了中国的底层结构,它的用处在于使中国能在数目字上管理。当然这里我只是提一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大历史***书籍读后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大历史***书籍读后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