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三关口重大历史***,三关口重大历史***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关口重大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三关口重大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三关口明长城介绍?
  2. 闯关东的大体事件?
  3. 明朝嘉靖二年,两支日本使团在宁波发生了火并,这是怎么回事?

三关口明长城介绍?

银川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明朝蒙古鞑靼和瓦剌等部经常从内蒙古阿拉善台地进入贺兰山赤木口(今三关口),直驱平原各地。明统治者为了边防安全,特于三关口筑长城(明称边墙)设关隘,使其成为古代银川城防的“四险”一。

中文名

三关口重大历史事件,三关口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关口明长城

外文名

Three mark for the Ming Great Wall

三关口重大历史事件,三关口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地理位置

祖国西北边陲银川

全程

三关口重大历史事件,三关口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80公里

闯关东的大体***?

清朝初期,满人倾族入关,东北人口剧减。朝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或“祖居圣地”,借口“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保护“参山珠河之利”,实行封禁政策,“永行禁止”流民入境,以备满洲贵族末路时退往关东。

东北有柳条边。柳条边是在封禁地的边界上挖沟垒土修筑一条边墙,高宽各为3尺,墙上植柳树,边墙之外又挖掘边壕,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柳条边以东的部分称为“边里”,是***禁地。柳条边以西为“边外”,属于蒙古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王公的领地。

长城上有关口,比如张家口、居庸关、 山海关;柳条边上设有“边门”和“边台”,作为管理机构。

山海关界定着关外和中原。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河北山东人闯关东。

历史上的闯关东发生在“九一八”事变爆发期间。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因为连年遭遇天灾,苛捐杂税太重,为了生活他们北上创业扎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移。

电视剧《闯关东》是根据这段历史背景改编而成,由李幼斌、萨日娜、宋佳等演员主演,该剧是根据山东一户人家为代表讲述闯关东的路上遇到了种种磨难和考验。

明朝嘉靖二年,两支日本使团在宁波发生了火并,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历史上的争贡之役。

关于这次***的经过,大体是这样:嘉靖二年四月,宗设所率领的三艘船到达浙江宁波港,这是日本大内集团派来的使团。数天后,由端佐和宋素卿率领的另一个日本使团也来到宁波,共百余人,船一艘,是细川集团派来的。宋素卿原是中国人,熟悉中国情况,通过向市舶太监赖恩行贿,虽然后到,但在宴席上却“坐之宗设上”,这已使宗设颇不高兴。在收验贡物时,也是先收验宋素卿使团的贡物。宗设气不过,遂率众对端佐、宋素卿等发起攻击,端佐当即被杀,宋素卿逃去。宗设追至绍兴等地,未抓到宋素卿,又回到宁波。一路烧杀抢劫,夺船而去。宁波卫指挥袁珊和备倭都指挥刘锦在追击宗设时,也惨遭***。

实际上,在嘉靖以前,日本根本没有遵守十年一贡的规定,经常借各种理由提前来贡,并干了许多违法之事,明廷尽可能给予优容。由于来中国朝贡有厚利可图,所以日本各势力集团争相得到来贡的权利。日本各势力集团争相来贡,明廷姑息,且海防废弛,遂酿成嘉靖初年的争贡之役。

明代的海防以备倭为大端,实行海禁,也以备倭为最主要的内容。现在两起日本使团居然中国土地上相互攻杀,还***中国官员,这自然会***一些人加强海禁的呼声。因为此时明朝加强海禁,嘉靖皇帝下令停止与日本的朝贡贸易关系,严禁日本入贡。日本失去了从朝贡贸易中获利的这块肥肉,日本商人贸易无路转而***取海盗行径。数年后,日本倭寇猖獗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给当地的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这其实是后来明朝抗击倭寇的前兆。倭寇中真日本人十之一二,地位还很低,其余都是中国自己人。其实 抗击倭寇不是可歌可泣的民族对外战争,而是民族内部渴望边境沿海贸易的渴求和因被争贡之役影响的闭关锁国的矛盾。

此事发生于西元1523年(明朝嘉靖二年、日本室町时代的大永三年)。日本大内氏和细川氏,分别派遣对明朝贸易使团来华贸易并上表贡品,两团在抵达浙江宁波后,因为勘合真伪之辩而引发冲突,在浙江宁波爆发了武力杀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宁波之乱(也称争贡之役、明州之乱、宗设之乱)

明朝***与日本的室町幕府间存在贸易往来,史称“明日贸易”(又称勘合贸易)。这个贸易合作开始于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期(明朝约在明建文帝时期)。

由于明朝以防范海盗为名实行海禁政策,为了区分日本贸易船与倭寇舰船,因此发行了“勘合符”以示区分,有符则为真,无符则为虚。贸易方面,日方人员主要是幕府使节与博多商人,但这期间存在大量走私贸易。

后来因为足利将军家的家督之争,导致了1467年应仁之乱(日本战国时代由此开始)。幕府对外的贸易权不再统一,幕府位于堺港的贸易据点本来属于细川氏所掌控,但后来细川氏渐渐被博多新兴势力大内氏所凌驾。大内氏自此后常自行派出独立使节团进行贸易。明武宗即位后,大内家的遣明船(勘合船)船队更独占了正德勘合符。

1523年,大内氏派出谦道宗设为正使出使大明;而细川氏则在随后派出高贡,鸞冈端佐二人为正使、宋素卿为副使,持已经失效的弘治勘合符(前任皇帝颁布)前往大明。

当时明朝规划的朝贡贸易点位于宁波市舶司。大内氏的船队于四月二十七日先行抵达,而细川氏的船队则较晚到达。

此时大内氏的船队尚未进行勘合,市舶司等到双方船队都到达后,才开始验证。在检验堪合符过程中,因为新符和旧符的问题大内氏和细川氏产生争执。双方要求明朝承认自己才是合法的贸易使团。在此***中,大内氏处于不利位置,因为细川氏的副使宋素卿是中国人,深知明朝官场的***。他通过重金贿赂,事先已经对市舶司主管太监赖恩进行了贿赂,从而使得较晚来的细川氏船队,反而可以先行入港检查。这种做法遭到大内氏的强烈反对。

双方此时已经剑拔弩张,但真正的导火索是在款宴使团宴会上燃气的。起因是双方都想得到靠近右侧前方的位子。市舶司主管太监赖恩因为收了细川氏的贿赂,所以让细川氏使者鸞冈端佐和宋素卿坐在较为尊贵的右位。

宴会最终不欢而散,在回到各自的船舶后,大内氏首领谦道宗设命令手下强行打开明军东库,抢出按规定收缴保存的武器,而后袭击了细川氏的船队。

细川氏在没有防备和武器的情况下,船舶被烧毁,宋素卿等人逃跑,谦道宗设又纵火焚毁了嘉宾堂。市舶司主管太监赖恩见大事不好,于是让人将细川氏的武器还回,让其跟大内氏进行厮杀。但细川氏在此之前已经伤亡惨重,在双方厮杀几次后,细川氏全员往姚江一带逃跑,逃至绍兴城躲避。谦道宗设追至绍兴,要求城守交出细川氏人员。但遭到拒绝,于是谦道宗设一路杀掠回宁波,最后夺船出海,扬长而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关口重大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关口重大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