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客观的论述一场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客观的论述一场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根本原因(也叫“远因”):指各种原因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到帝国主义时代的加强以及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
2、直接原因或近因:指直接导致***发生的近期原因。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近因便是欧洲列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3、导火线:直接原因中促使***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和以某种特定方式爆发的偶然因素。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便是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勒窝***。
1、从革命史观来看:、
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从近代化史观来看:
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表现在:
(1)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清王朝的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把学习方推进到制度层次。
(2)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出现的“黄金时期”,辛亥革命功不可没。
(3)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思想近代化。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革命思想传播,是中国民众受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洗礼;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3、从社会是观来看:
一方面,中华民国成立后***取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措施,是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服饰、饮食、交通、礼仪等变革,推动了社会风俗的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并没有进行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没能改变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以至于大部分民众如所言,不知“民主共和”为何物。
4、从全球史观来看:
绝对客观的历史书永远也不会有,因为它是人写的。受时代和立场的限制,所有的历史书都只能是相对客观的。如果能同时比较不同年代、不同时代、不同立场观点的人写的历史书,就可以从相对客观的书籍中,经过自己的努力,向绝对客观前进一小步。
历史书,都是人写的,如果说客观,首先要受作者的主观意识的制约,再就是受到资料来源和取舍的制约。一句话,人,是有局限性的,写出来的历史书,会不受局限吗?“最客观”是不存在的,相对客观是可能的。刚刚看到有回答说《史记》最客观。这真是一个笑话。《史记》在中国历史记载上说是有着划时代意义,可如果说最客观,怕是说的人就不是最客观。如司马迁写汉武帝时,多说炼药之事,又说与匈奴作战耗资费银等,而对匈奴作战,稳定了北方边境,为北方经济发展的好处却不提一句。你能说他不是因为对武帝耿耿于怀而心存偏见吗?或者是他历史观的局限性造成的?总之,单就《汉武帝本纪》这一节,就无法最客观。
个人觉得,《明朝那些事》,这本书我看了至少30遍,虽然不能说倒背如流,至少说到某个章节,能完整复述,这本书是一个学法律的哥们写的,因为他爱好历史,笔名叫当年明月,原名叫石悦,原本很是讨厌历史,就是因为他这本书,才爱上了历史。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开头的那段介绍,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客观的论述一场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客观的论述一场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