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沈阳昭陵的历史***是什么,沈阳昭陵的历史***是什么时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沈阳昭陵历史事件什么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沈阳昭陵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1963年,沈阳皇太极陵发现秘密通道,考古人员差点丧命,这件事是真的还是杜撰的?
  2. 沈阳市北陵是哪位皇帝的陵墓?

1963年,沈阳皇太极发现秘密通道,考古人员差点丧命,这件事是真的还是杜撰的?

事情是真的,但却被很多自媒体添油加醋夸大了。

由于清昭陵(皇太极陵)并未进行考古发掘,所有没有权威的考古发掘简报,目前能够找到的相对权威的关于“清昭陵秘密通道”的记载,是由沈阳市旅游局发布的。

沈阳昭陵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沈阳昭陵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时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早在1949年,就有传闻称东北博物馆(后来叫辽宁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发现了昭陵的地宫入口,但因有石板阻挡,未能深入地宫内部,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到了1963年,昭陵公园管理所工作人员在陵寝西侧风水墙外树林里巡视时,发现一只狐狸,在追踪时意外发现了一条暗道(是否通向地宫不得而知),上有大青石板阻挡,由于当时清昭陵属于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所以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决定停止深入挖掘。

直到1965年时,为了修建人防工程,在沈阳市文化局、公安局等部门协调下,考古专家才带着考古用具深入这条暗道,希望验证暗道究竟通向何处。

沈阳昭陵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沈阳昭陵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时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条暗道的洞口长约1.5米,宽0.5米,距地表1.5米,原本就比较狭窄,在考古队员依次进入之后,东西走向的暗道越来越狭窄,考古队员从猫腰、蹲走到最后不得不爬行,但还是遇到了石柱阻挡,无法再深入进去,在这个时候考古队员们决定撤出暗道。

(注:图文不相关)

只不过由于暗道过于狭窄,队员们转身比较困难,只能爬行退回,速度较慢,加上暗道空气稀薄,所以才有了所谓的“差点丧命”,最后是地面考古指挥部通过在地面打坑的方式将这些深入暗道的队员们救出。

沈阳昭陵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沈阳昭陵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时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皇太极的陵寝叫清昭陵,位于沈阳北约十华里,也叫北陵。在北陵里发现秘密通道不是杜撰是事实

北陵是清朝第二代君主皇太极的陵墓,在清朝帝王的陵寝里,清东陵有14座陵寝,157人的墓几乎都被盗过(东陵共埋葬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但北陵显得最为平静,因为它的地宫始终没被人打开过。

至于清昭陵地宫没有遭到盗墓贼光顾的原因,人们大都认为,一是因为清初皇帝的生活都很清苦,比如皇太极的老爸努尔哈赤当初建汉王宫的木料还是拆了汉代的建筑,就连他的后宫妃子也是和宫女们混住在一起。二是因为清初皇帝沿袭了满洲先祖的火葬习俗,即随葬品大都与遗体一同火化了,那么皇太极的地宫里面估计也就很简陋,所以才没入盗墓贼的眼。

但自从发现了清昭陵秘密通道之后,各种传说就层出不穷,有人说地宫里面藏有许多奇珍异宝,有人说皇太极的梓宫被铁链高高地悬在两根汉白玉柱子之间,悬棺下面有一口金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金井玉葬”,还有更离奇的说法,说地宫里面有清宫鬼怪……。

而这些说法都源于50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不但险些挖开了北陵地宫,还差点要了几名考古人员的命。

1963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清昭陵管理处的两名工作人员巡逻到陵园西侧时,突然发现前面卧着一只大狐狸。

这只狐狸看见有人过来,左蹦右跳迅速钻进附近的树洞中不见了踪影。这两人就拿来水桶,向树洞中灌水,想将狐狸逼出来。

他们往树洞里面灌了一桶又一桶的水,都已经累得精疲力尽直不起腰了,却始终不见狐狸的影子。这两人感觉情况不大对劲赶紧报告了管理处。

领导就组织人员拿来铁锨铁镐,沿着大树的周围挖了约有一米多深,露出了一块表面平整而光滑的青石板。他们撬开石板发现下面竟是一条黑乎乎的地道,他们怀疑这是清昭陵的地宫入口,就暂时掩埋了洞口,向上级做了汇报。

直到1965年,一支由考古部门组成的三人探险小分队进入隧道探查。

皇太极的陵墓位于沈阳北郊,是清朝在关外最宏伟的一座帝王陵,此地称为昭陵。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他继承汗位。

1643年9月27日,这位咤风云的马上皇帝暴毙身亡,那时清朝还没有入关。因此被葬在昭陵。关内的清东陵和清西陵,都被盗墓贼光顾过。东陵大盗孙殿英把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洗劫一空,而清昭陵却安然无恙。

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昭陵,成立了巡逻队,巡逻在清昭陵的周围。1963年,他们发现了个大洞,一时也摸不着头脑,马上把这件事马上报告给考古队。***马上成立了由军人,警察和考古队员三人组成的小组。进洞一看究竟。

当三人走到100米左右时,被几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洞内非常狭窄昏暗,前行的路被挡住,转身回去又转不过身来,三名队员被困在洞内,危在旦夕。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好求助,救援队及时赶到,把他们三人及时救了出来。从这个洞进去是否能到达墓室?成为一个谜。但是这件确实是真的,不是杜撰出来的。

沈阳市北陵是哪位皇帝的陵墓?

沈阳北陵?又名清,昭陵。埋葬的事情满清朝廷的开创者,爱新觉罗.皇太极。这处陵寝,位于沈阳市内,在沈阳城区的北部所谓俗称,北陵。经过了许多年的修缮,如今的北陵公园,及其壮观了。可以说的沈阳市的中央公园,陵寝实际占地面积?并没有现在的规模。沈阳北陵(内陵)的宝顶上,(皇太极的坟头)上有一颗榆树,象征着满清朝廷子嗣延绵不绝。不过,据说原来的那颗树,在同治皇帝(也就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死时被雷击死了,后来由盛京将军偷偷的补种了一颗树上去的。关于这个传说的真***?这个无从考证了。

谢邀。

清昭陵,因在沈阳城北郊又称北陵。

清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突然发病死于清宁宫东暖阁,终年52岁,灵柩停放在崇政殿。

由皇叔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承大清皇位,是清朝第二代皇帝。第二年改元顺治。

因为皇太极生前曾选定了北郊一地作为自己的陵园,全朝举哀三天,诸贝勒大臣与皇帝亲祭,到九月二十一日,便把皇太极灵柩安葬在尚未完工的陵内。十月,顺治帝依例为皇太极上谥号为‘’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考文皇帝‘’,庙号太宗,陵为昭陵。

满族先世葬俗是死后举行火葬,皇太极死后火化,则考有其事。因此,昭陵所葬应为皇太极骨灰。

昭陵占地面积大于福陵(东陵,努尔哈赤陵寝),因是平地筑陵,便堆土为山。陵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

顺治六年(1649)四月,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死于北京,终年51岁。第二年二月,灵柩运至盛京,与皇太极合葬。

后来康熙、乾隆、嘉庆各朝又对昭陵进行了不断的扩建、增建。

在林木葱郁、古松参天的陵园内,更显陵寝庄严肃穆、宏伟,颇具***陵园气势。

大家好,我是作家九命猫耳,我来回答!

沈阳北陵也称作清昭陵,是清初关外三陵之中规模最大,最宏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在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交通路线十分发达,多条公交路线即可到达,还有地铁二号线十分方便,它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以及自己的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的陵寝,除了葬有帝后,清昭陵还葬有皇太极的最爱关睢宫宸妃(海兰珠)、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

一般帝王陵寝都是在皇帝继位的时候便开始营造修建,他们都把这件事看得非常的重要,认为是关乎到国家社稷,工程十分耗大,有的陵寝直到皇帝驾崩还未建成,所以清朝也不例外,昭陵开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历时八年,顺治八年(1651年)方才基本建成,后来又经历多次维修和改善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陵寝具有仿自明朝的皇陵,可是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

北陵分为前中后三大部分,前部就是从下马碑开始到正红门,中部是从正红门到方城,后部就是方城、月牙城、宝城,这才是陵寝的主体。宝城,又称之为“宝顶”,下面就是地宫,就是陵寝主人皇太极和皇后及其妃嫔的棺椁。

北陵有两大衙门驻守,一个衙门专门用来保护陵寝,一个衙门是专门负责管理和祭祀,清帝溥仪逊位以后,虽然仍有大臣驻守北陵,但是因为连年战乱,也没有资金,再也没有能力去修缮这座***陵寝,里面长满了青苔,陵寝残破而又凋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沈阳昭陵的历史***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沈阳昭陵的历史***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