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描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描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就拿我最近写到的历史人物方腊来说。
你要知道方腊是谁,干过什么。以下是百度百科的介绍:
方腊(约1074年-1121年10月6日),又名方十三、方世腊,睦州青溪(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一说安徽款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雇工出身(一说家有漆园)。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秋,利用摩尼教的“二
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睦州帮源发动起义。因花石纲酷害百姓,得到了百姓支持。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
宣和三年(1121)夏,方腊率余部退心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受伤被俘,同年秋被杀。
这样你就对方腊这个人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这样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他为什么起义?你还是迷茫的。
也就是说,你还得知道他处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做下的事。做的事是恶性,还是英雄事。
还拿方腊起义来说,方腊起义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政和元年(1111年),东南深受朱面(音同“勉”)花石纲之害,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众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沐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
青溪县多产竹木漆,是应奉局重点酷取之地。这种沉重的负担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尤其是靠出卖劳动力度日的赤贫者身上。深受剥削压迫之苦,方腊因此对宋王朝的***统治怀有刻骨仇恨,遂点燃了起义之火。百姓愤怨,方腊趁百姓不满之机,暗中把贫困失业的人组织起来。
品评一个历史人物不能脱离他当时所处宏观的历史大环境和个人局限性。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当代人,掌握的资讯都是有限的,片面的,所做的选择也是借由这些有限的片面的资讯来得出的结论。掌握足够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历史人物成长生活的环境,能更好的设身处地的思考当时他面临的问题,理解他做出的抉择。
首先要去了解这个历史人物,而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读与这个人相关的历史著作或典籍。
了解之后,最好能同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去进一步分析、体会。基于其个人的品性特点,再设身处地站在其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化习俗、人际关系去理解其行为举止、所作所为。
走进历史人物,了解历史人物和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著名的历史人物,在一些史学著作中,都会有关于他们的记载。相比之下,正史的记载更为可靠。
如果我们要了解秦始皇,就可以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要了解荆轲,就可以阅读 《史记·刺客列传》中关于荆轲的有关记载。
读人物传记。
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有专门的传记描述他的生平、经历和历史影响,这是我们了解历史人物最直接的资料。如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了解苏东坡生平及其作品的重要资料;想了解的生平,可以阅读蒙曼老师写的《唐明皇》。
直接阅读该历史人物传世的著作和作品。
这是直达历史人物内心世界,和历史人物进行精神交谈,了解其思想主张的桥梁。比如我们要了解王阳明的思想,可以去阅读王阳明的著作《王阳明全集》。
也可通过阅读野史和相关的历史小说了解历史人物。这时需要对里面的一些内容进行甄选,去伪存真。
比如我们想了解曾国藩,可以阅读唐浩明的历史***《曾国藩》。
民间故事和传说相比于正史往往更加丰富鲜活,但是需要我们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传说故事中也不乏真实的历史素地。
总之,了解历史人物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多方面收集史料,进行对***析,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客观全面,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不用今人的眼光去要求和评价古人,是我们走进历史人物,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及相关人物描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及相关人物描写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