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恶搞人物传记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恶搞人物传记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话说当年司马迁先生(或也可叫女士),身残志不残,呕心沥血,学出一部旷世之作-《史记》。
为什么一看到《史记》两字,我就会想起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那部自制搞笑短剧《大史记》呢。不知道还有没有朋友记得开头那几句话“小飕风风滴刮着,在一个伸手不见黑夜的五指,我在天空写下你的名字,却被风带走了;我在沙滩写下你的名字,却被浪花带走了;于是乎,我在大街小巷写下你的名字,我擦,我被警察带走了......”直到今天,大狮我对这几句话依旧烂熟于心啊。
好了,转回正题。很抱歉,刚刚自动转台了,我们今天说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唉。这部书相信不是喜欢古典文学和专门研究者是看不下去的,真的没什么意思。可您要是看过,而且您对历史有研究,您就会发现,原来司马迁也可以《卖拐》,就是大忽悠。
我当时看到汉高祖那段的时候,可谓是瞠目结舌,这位司马迁先生竟然写道“刘邦的娘亲与龙交合”。我老天,太可怕了,原来“真龙天子”是这么来的。不对,应该叫“真龙儿子”,因为龙是他爸爸。刘邦的母亲口味真的很重,敢跟龙干这种事情,堪比另一位敢睡蛇的大咖-许仙。也不知这条龙是啊啊的那种,还是追着小朋友到处跑的那种,总之司马迁就说是刘邦母亲与龙交合之后,怀上了龙种,继而生下刘邦。就凭这则不靠谱的反常识的故事,让《史记》大打折扣。
另外还有那些关于黄帝时期的故事和人物,包括尧舜禹等,你发现任何历史文献都跟他写的对不上号,很多介于民间故事和野史之间。舜的父亲与弟弟谋害舜的故事,除了他的《史记》之外,你找不到一丝丝资料,真实性全靠他说,你只管看。司马迁的口号我想一定是“至于你们信不信,我不知道,总之我信了!”
史记中存在大量历史上无法考证的人物,估计是作者杜撰出来的,比如卫太子伋与楚太子建。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史记》是本剽窃盗版他人果实的书籍,抄袭的是《左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等书籍。因为《史记》中的故事和语句很多是这几本书中的,所以《史记》里面有些东西不足为信。
但我想既然《史记》能写成,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个人认为真实性还是大于虚***性的。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司马迁同样一位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足可以称之为功在千秋!
就是这样一部著作,这样一个人,我们这些白身之人,有什么资格?有何足够的勇气去评论,去质疑?
首先,在2000年的古代一本伟大著作问世,必定历经磨难与曲折,像司马迁这样身受宫刑之苦,身心摧残的人历时14年,翻遍千篇万卷整理史料去伪存真,实地走访各地风餐露宿调查考证的人,纵观千年又有几人做到?难道就凭现在一些***横加评论胡乱猜疑的?人的一生有多少个14年?麻烦这些人试试,估计能向司马迁学习的,也只能做到自宫了😂😂😂,我倒想看看……
然后,《史记》亦称《太史公节》,据司马迁而言,全书共130篇,约52万余字,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史记》是经过历朝历代删减增补过的,并非出自司马迁一人之手,并且残缺10篇,一本52万字的《史记》,在东汉时期就被删掉了10几万字,删减五分之一,虽有增补,虽然仍然主体仍在,但与司马迁的所著已有所不同,这些已经不是司马迁的初衷,这不是司马迁的错,麻烦那些个喷子们了解一些实情!勿要胡乱猜忌!
最后申明一点:
《史记》中既便有司马迁的一些错误论述在里面 ,这与当时的政治因素,信息不便造成的,司马迁论述出来,留给我们这些人后来人考证,哪里是单凭几句只言片语就能盖棺定论的?
尊重历史,树立正确历史观!
就是尊重自己!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与交流🍉🍉🍉
请关注:墨兮公子
司马迁仅仅因为替朋友求了一次情,就被赐以***,后因为要继承父亲遗愿,完成《史记》,在汉朝,有一条奇葩的法律规定,那就是可以买命,有两种东西可以买命,一种是巨额金钱,另一种就是自己的命根子。正所谓,有的人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因为没了命根子,就无法传宗接代了,所以生不如死,司马迁不能死,于是就用命根子代替了***。
《史记》是一本相对比较真实的史学资料,但是即便是正史,也必须要存在一些有争议的东西,因为毕竟史学著作是要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换句话说,有些事你不按统治阶级的意思去写,那么你的书根本通不过审核无法发表。
其中有些是夸张的,比如尧舜禹时期的一些故事,神话色彩很浓,许多都像是传奇故事。再比如对刘邦生母与龙结合后生下刘邦,这显然是成了一种神话传说,这样的事肯定是不存在的。
但是司马迁对帝王本纪的记载还是很公正的,对于有争议的言论,他一般会分几个故事中分别阐述,给人选择的权利。司马迁以敢说真话著称,《史记》写成后也一度被封禁为***,被删减了许多。所以从根本上来讲,我们所看到的《史记》,也许本就有许多内容被篡改了。
司马迁的《史记》取材很广泛,不但有官方资料,也有野史传说。其中有些人物,可能有一定原型,但是口耳相传都变形了很多。不过我们不能因此说太史公是伪造的,太史公更多是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成一部既汇聚了正史又包容了野史的百科全书。野史反映的正是民间流传的思想观念,不能说没有价值。而且太史公把不同的资料写入不同的传记,正是“存而不论”,让读者自己比对取舍。
最典型的就是“赵氏孤儿”里面的几个人物了吧!按照《左传》,实际上这是一次因为偷情而导致的灭门惨案。晋景公的姐姐赵姬是晋国大夫赵朔妻子,赵朔死后她勾搭上了赵朔的叔叔赵婴齐,赵婴齐的两个哥哥赵同、赵括恨他败坏门风,放逐到齐国。赵姬怀恨在心,对晋景公诬告赵同、赵括谋反。在执政大夫栾书等人支持下,晋景公发兵杀死赵同、赵括,但是赵姬和她的幼子赵武幸免,藏在宫中。
可见,晋景公针对的很明确是赵同、赵括,而赵朔这支并不在其中,赵武还是晋景公外甥。所以程婴、公孙杵臼这些义士都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而且晋国当时执政大夫是栾书,不存在什么司寇屠岸贾专权。那么程婴、公孙杵臼、屠岸贾很可能都是虚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太史公虽然在《赵世家》记录了这个故事,但并未偏信这个记载,而是在《晋世家》中仍然按照《左传》的书写,可见一斑太史公编撰《史记》的方法。
所以,赵氏孤儿其实是太史公留给我们非常可贵的文化遗产,虽然不符合历史事实,但是可以反映汉初人的思想观念。而且赵氏孤儿的故事还被后代改变成戏剧、***,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恶搞人物传记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恶搞人物传记写法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8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