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德宏州的历史事件30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德宏州的历史事件300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数超过1万的少数民族有: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阿昌族、佤族,共计6个民族。
人数小于100的民族有:***尔族,朝鲜族,哈萨克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东乡族,土族,仫佬族,羌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普米族,怒族,京族,独龙族,基诺族,共计19个民族。
德宏是云南省的一个地方,是一个多名族聚居地区。德宏的八大少数民族包括:傣族、布朗族、佤族、阿昌族、景颇族、德昂族、怒族和哈尼族。这些名族在德宏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1. 德宏八大少数民族是傣族、景颇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独龙族。
2. 这八大少数民族是德宏州的主要民族群体,他们在德宏州的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些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丰富了德宏州的多元文化。
3. 此外,德宏州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如彝族、哈尼族等。
这些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了德宏州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也为德宏州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德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以下是德宏的八大少数民族:
1.傣族:德宏是傣族的聚居地,傣族是德宏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
2.景颇族:景颇族是德宏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以景颇族语言为母语。
3.彝族:德宏的彝族人口相对较少,但他们在德宏的农村地区有一定的分布。
4.苗族:德宏的苗族人口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德宏的山区地区。
5.壮族:德宏的壮族人口相对较多,他们在德宏的农村地区有一定的分布。
6.纳西族:纳西族是德宏的另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德宏的山区地区有一定的分布。
7.藏族:德宏的藏族人口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德宏的山区地区。
8.布依族:德宏的布依族人口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德宏的山区地区。
这些少数民族在德宏的传统文化、语言、风俗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色。德宏***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德宏州百香果种植历史久远。德宏州地处亚热带区域,野生的百香果比较多,当地居民种植的历史也非常的悠久,在十年以前,基本上种植当地的老品种百香果,现在大多数农民选择种植新品种百香果,亩产量比较高,百香果的品质优良,打到销往沿海城市。
## 保山历史的演变过程
保山是云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为哀牢古国故地,哀牢国王都“勐掌”就位于今保山盆地 。自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不韦县,属益州郡,为哀牢地设治之始。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柳貌举国内附东汉,史称“汉德广,服不宾;绥哀牢,开永昌”,东汉王朝析益州郡不韦等6县并哀牢国故地新设的哀牢、博南2县共8县设立永昌郡 。
唐朝,属南诏国,原永昌郡一分为三,设立镇西、开南和永昌3节度;南宋属大理国,节度改永昌府。元初,置永昌三千户和腾冲千户,隶大理总管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永昌三千户为永昌州,腾冲千户为腾越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和至元十五年(1278年),先后改置腾冲府和永昌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理段氏金齿(镇西)镇并入大理路,设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并将治所移至永昌,至此永昌即称金齿 。
明代,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保山”这一今名即首用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之时。永昌府共辖2县、3州、2安抚司、3长官司。清朝,设永昌府,领土府一,厅、县、土州、长官司各二及安抚司三,宣抚司五,是云南省领州县级政区最多、设治也最复杂的府。
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推行省、道、县***行政体制,裁撤永昌府保留保山县,隶属滇西道。民国三年(1914年),改滇西道为腾越道,辖今保山、临沧、丽江和大理、德宏、怒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德宏州的历史***3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德宏州的历史***300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9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