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最残酷六大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最残酷六大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其实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都是兵力悬殊的,否则也不会著名了,比如:巨鹿之战,彭城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昆阳之战,李世民的虎牢之战等。
其中最惊心动魄的当属刘秀的昆阳之战,2万对40万且不能败,败了几乎立刻就会被消灭,先以十数骑突出重围,但搬来的救兵极少,加上守城的才2万,且令40万大军土崩瓦解,战后不久新朝灭亡。兵力最悬殊的是李世民以3000骑兵破窦建德10多万大军。
但最具气势的我还是觉得霸王项羽的巨鹿之战,其实项羽的战争拍成电影都应该很好看,特别神往他在垓下的最后一次冲锋,28骑正面突击5000军阵,竟能做到无一折损。
关于“历史上兵力极悬殊的战例”,小编首先想到的,便是楚汉战争期间的彭城之战,此战楚汉双方的兵力差达到了惊人的1:19!
楚霸王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神,更是兵家四势中兵形势的代表人物。在他短短三十年的人生中,却创造了许多为后世惊叹的军事成就。正如项羽在临终前对自己生平的总结:“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要说项羽的军事成就,想必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一战报销30万秦军,直接敲响秦朝丧葬的巨鹿之战。然而,项羽军事生涯中真正的巅峰之作,却并非巨鹿之战,而是彭城之战才对。因为此战,项羽几乎是在不可能获胜的情况下,逆天般的实现了对刘邦的反杀!
说到彭城之战中,项羽所面对的绝境,应该说是古往今来所有军事统帅都没曾经历过的。简单归纳起来,主要有六大困境:
其一、是绝对的敌众我寡:要知道,当初在巨鹿之战中,楚秦兵力差距也不过是1:6而已。然而在彭城之战中,楚汉兵力差距则达到惊人的1:19。此战,刘邦所统领的诸侯联军,兵力加起来达到56万之巨。而当时项羽所能从前线抽调回救彭城的兵力,只有区区3万骑兵而已。
其二、是国都已被沦陷:在项羽率军回救时,西楚的国都彭城此刻早已被刘邦的大军攻破。
其三、楚军需要以长途奔袭的疲惫之躯,硬扛养精蓄锐的汉军:攻破西楚都城彭城的汉军,可以从容不迫的在彭城周围布防,以逸待劳的等待楚军的到来。反观项羽的楚军则需要长途奔袭,赶回彭城与汉军作战。
其四、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事实上,刘邦发兵攻打彭城的时机是非常好的。因此,当时项羽的楚军主力正陷入齐地的战争之中,一时间无法抽身,而这也是项羽只能率领3万骑兵回救彭城的原因所在。
谢谢邀请,我是胡来~发现好多答友都在回答彭城之战、牧野之战什么的,不知道有没有同学想起来一个特殊的战例,就是八国联军侵华,号称几十万的大清朝军队居然完败给了只有区区万把人的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是那些国家
八国联军祸起义和团运动,早起的义和团跟其他秘密组织一样是一个“反清复明”的团体,专门跟满清***作对的。但是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华的侵害不断加剧,义和团开始改变了斗争矛头,并且顺势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新指导方针。
于是乎,义和团焚烧教堂,***外国传教士、华人***徒和家人,扒铁路。外国列强多次敦促清***予以阻止,并镇压肇事者,无果。后来德国公使克林德也被清军神机营的军官给杀死了。
慈禧自以为可以依赖义和团的势力胖揍一顿外国列强出出气,竟然堂而皇之的向英、美、法、德、意、日、俄、奥匈、西、比、荷等十一国公开宣战。事实上,慈禧在宣战之后就已经后悔了,因为她知道凭借大清现在的实力只能是自讨苦吃,但是她早已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逃跑”了。
大清为抵抗入侵投入多少人
据史料统计,当时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德国只为象征式的掌旗兵),共计1万8千人:日军8000人,俄军4800人,英军3000人,美军2100人,法军800人,意军53人,奥军50人。
而身为天朝上国的大清王朝,当时沿途的清兵和义和拳民估计有15万之多,加上京畿卫戍部队,不下20万之众。事实证明,这些义和团的朋友们捣捣乱,惹惹祸的确是很在行的,一旦跟洋人真刀真枪的干,战斗力几乎是等于零,哪是传说中的“刀枪不入”。
当然了,作为大清国的正规军,八旗军队的战斗力也不咋地,一路丢盔卸甲,跑的让洋人都望尘莫及。其实这个时候也是有明白人的,比如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等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慈禧当时也是默许这个东南互保的协议的,所以就只能选择向西望风而逃。
战争最后的结局失什么
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先比大家都知道,打了败仗能怎么办,割地、赔款是免不了的。庚子赔款协定,大清国要为慈禧的这一个冲动的举动付出四亿伍仟万两白银的惨痛代价,按照当时大清的在籍人数来看,几乎是人均赔款一两白银,折合人民币200块钱左右。
最惨的其实还是战争的导火索义和团的朋友们,战争结束后慈禧将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在了义和团身上,清兵开始大肆的捕杀义和团成员,各种满清十大酷刑统统都给他们用上,比如绞刑、凌迟、斩首等等。
战争有风险,宣战需谨慎!【我是胡来,喜欢就关注我吧】
历史上兵力极悬殊的战例首推宋蒙钓鱼城之战
——钓鱼城之战,强行为南宋续命二十年,同时也改变了世界历史。我们之前的中学历史书上本应大书特书的一章,可是却忽略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我认为历史上兵力极悬殊的战例首推宋蒙钓鱼城之战,它应该被国人牢记。
在公元1259年 ,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于钓鱼城下,守将王坚将军死守城池顽强抵抗。之后忽必烈在汉臣拥护下建立元朝。
钓鱼城,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上帝之鞭折鞭之处”,欧洲被蒙古军队占领了大半,而且已经打到了莱茵河,欧洲人很奇怪蒙古军队为什么在军事节节胜利时突然撤军?就是因为蒙哥战死于钓鱼城,他的几位兄弟回蒙古争夺汗位。忽必烈虽夺得汗位,但其他几个根本不认可忽必烈,从此蒙古就分裂为多个汗国,虽都说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但貌合神离,彼此攻伐,蒙古也就没能有精力西征和欧洲。
直到南宋灭亡后,大势已去,忽必烈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的条件。守将放下武器,自愿终止抵抗。守将王立弃城投降,时间为公元1279年。弃城后,没有一个人乞求怜悯,守城的32名(一说36名)将军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忠烈千秋。从1235开始到1279年结束,中国四川军民抗战时间居然超过了40年!
【邺城北之战】是兵力极悬殊的战例。参战双方兵力为一千:七万。
公元349年,后赵(石勒建立的胡羯氐羌联合***)都城邺城(河北临漳)为冉闵(字永曾)攻取。
冉闵兵力少,命胡人缴械,不听,羯胡大臣率公侯、后赵禁军等万馀人攻破城门,或翻城墙而出,逃往后赵副都——襄国。
当时后赵胡人数量很多,因此后赵王石琨很快就纠集起七万大军,以龙腾重骑兵为先锋,反扑邺城。
让石琨意想不到的是,在邺城北,冉闵竟然主动出城迎击。
没想到冉闵竟然胆大如此,不仅不守城门,而且身先士卒正面和敌军野战!
而且,冉闵仅召集了千余骑兵。
千余对七万,这仗还要打吗?
冉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痛击敌军的先头部队——龙腾。
龙腾军本是后赵著名强豪暴君石虎的牙宿卫,骁猛无比,能够在邺城中逃脱的,更非普通士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最残酷六大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最残酷六大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9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