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官场人物传记录,官场人物传记录片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官场人物传记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官场人物记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苏轼一生官场经历?

苏轼一生官场经历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画家。以下是苏轼一生官场经历的概述:

官场起步:苏轼于1057年考中进士,开始进入官场。他先后在各地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如江西临川、湖北襄阳等地的知县。

官场人物传记录,官场人物传记录片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章风波:苏轼以其才华横溢的文学作品而闻名,但也因为其直率的性格和政治立场而多次引起争议。他的一些文章和言论触犯了当时的政治权威,导致他多次被贬谪或罢官。

官场复出:尽管苏轼多次遭贬谪,但他在文学上的声望和影响力使得他得到了一些重用的机会。他曾被任命为杭州知州和广州知州等重要职位,期间致力于改善地方治理和民生。

黄州知州:苏轼最为人称道的官场经历是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担任知州期间。他以清廉公正、勤政爱民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官场人物传记录,官场人物传记录片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官场终结:苏轼的政治立场和言论再次引起了朝廷的不满,最终导致他被贬至岭南地区的儋州(今海南儋州)。在那里,他度过了最后几年的生活,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苏轼一生官场经历充满了曲折和波折,他的政治立场和直率的性格使他多次遭遇贬谪和困扰。然而,他的才华和影响力使得他成为北宋时期最重要的文化名人之一,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三起三落”。苏轼二十二岁参加科举考试后便名震京师,步入仕途后逐步受到重用;苏轼反对变法,因“乌台诗案”被贬去黄州;新法废除后,司马光成为宰相,苏东坡东山再起,升为正三品官员;苏轼与司马光政见不合,请辞外放;苏东坡再回朝廷,职位频繁调动;到宋哲宗亲政时,苏东坡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儋州。

官场人物传记录,官场人物传记录片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苏轼(1037~1101)嘉佑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先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画家、政治家,也是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文豪之一。苏轼一生经历官场风云,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

苏轼早年曾任职于江宁府、儋州府等地的一些地方官职,但真正引起公众关注的是他在黄州(今湖北黄冈)的任职期间。黄州是当时对外开放的边疆要地,苏轼担任知州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大力发展经济、教育和文化事业。他提倡农田水利工程,改进税收制度,修建学校,重视人才培养,使黄州的经济和民生得到了很大改善。

然而,苏轼在政治上的主张与当时的统治者相左,他主张实事求是,反对奢华浪费,不愿逢迎权贵,因此与权臣欧阳修等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最终,苏轼因为“破坏统一的言论”被贬谪到岭南地区,先后被贬至鄂州和儋州。

在岭南期间,苏轼继续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民生。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散文等,将自己思想和感悟融入其中。他笔耕不辍,在人世间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和政治局势的思考和改革的期望。

尽管苏轼一生经历了种种波折,但他依然保持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关怀。他用自己的才华和言论,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化名流,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苏轼一生官场经历的曲折与坎坷,也成为了后人研究他的生平和思想的重要依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官场人物传记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官场人物传记录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