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阅读 李清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阅读 李清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李清照: 酒意诗情谁与共》江徐
这本书以李清照一生的事迹为主线,而诗词的讲解顺序也是按照她一生的经历来写的。
这本书算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了,读完不仅可以对李清照的一生有个比较详细的了解,而且对她的诗词也会有更深的体会~
2. 《李清照词传: 一种相思两处愁》 王臣
这本书以诗词为篇章,讲解比较详细,文风偏散文~
3. 《李清照的红楼梦》 冯蜂鸣
书里主要将李清照的诗词和人生事迹与红楼的情节做了详细的类比分析~
这本书从真正意义上来说不算是清照的词传啦,不过如果你也喜欢红楼梦的话,也可以看看这本书。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词句的意思是: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释义: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宋代才女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在北宋灭亡之后南逃,丈夫的好友张飞卿拿着一把玉壶来见了他。
后来张飞卿带着玉壶离开了,而赵明诚的病情也随之加重,不久之后就离开了人世。
造谣说,赵明诚与金国通敌,那把玉壶就是赵明诚通敌的证物。
李清照,一个逝去丈夫的柔弱女子,开始无力回击谣言。
后来,李清照才明白造谣者是为了获得他们收藏的金石字画和古玩珍器。
《金石录后序》是李清照晚年所写的一篇自传性散文,里面详细介绍了李清照夫妇俩曾经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还有北宋灭亡后,夫妻俩南逃路上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其中“玉壶颁金”事件就被在该篇散文的后段。
要是没有“玉壶颁金”***,李清照至少还有点钱可以维持生计。而“玉壶颁金”使她一贫如洗,后半生连生活都成困难。
每当想起这个***,她怎能不恐惧呢?
谢邀
“玉壶颁金”其实是对于发生在李清照和其丈夫赵明诚身上的一件事情的概括,当时夫妻二人在北宋灭亡之后进行了南逃,结果丈夫的好友张飞卿拿着一把玉壶来见了他。在见面之后,张飞卿带着玉壶离开了,而赵明诚的病情也随之加重,不久之后就离开了人世。在这之后就有了一个传言,就是赵明诚与金国有了联系,而那把玉壶就是赵明诚通敌的证物。而李清照作为一个失去丈夫的柔弱女子,在那个年代也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些谣言的,只能任其发展。等有了安定的住所之后,李清照才明白谣言是有心人放出来的,就是为了获得其和丈夫收藏的金石字画和古玩珍器。这也让李清照感觉很恐惧,认识到狼子野心的人就是很多的,为了打击别人不惜放出这样的谣言。
作为一名女诗人,李清照的文学功底是非常强的,在晚年的时候写下了优秀的散文,叫做《金石录后续》。而上述的故事其实就是出自这篇散文其中的一个片段,可见李清照对这件事情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不然不会描述得这么的清楚。因为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还是比较早的,那时候李清照的丈夫还在世,而李清照自己也是很年轻的。
从这个事情中能够明白柔弱的人或者没有自保能力的人,在混乱的年代就是过得很辛苦的,这就是怀璧其罪,因为你没有相应的能力,没有人保护你,拿着贵重的财物就会受到很多人的觊觎。在南逃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把全部的家当都带上了,这就是很引人注目的,战争年代的黄金和古玩就是比较珍贵的。这可能就是李清照和其丈夫遭受不明冤屈的根源,也让李清照深感到社会的恐怖。
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也是有的,比如说吃绝户的事情仍然存在,认为没有兄弟、没有父母的小女孩就不能继承家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阅读 李清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阅读 李清照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