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英文贝多芬的,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英文贝多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
贝多芬 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3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德国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
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
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气。
主要描述了贝多芬三件事,具体如下:
1、1787年春天,贝多芬第一次访问维也纳,见到31岁的莫扎特,其弹奏技术受到莫扎特的赞赏;同年结识比自己大9岁的华尔斯坦伯爵,他是贝多芬在艺术事业与经济上的重要支持者。
2、1808年12月,《第六(田园)交响曲》在维也纳剧院举行了首演。1809年,《科里奥兰序曲》、《第五(命运)交响曲》、《C大调弥撒》相继问世。
3、1827年,伦敦爱乐乐团赠予贝多芬100英镑,邀请他为乐团谱写《第十交响曲》,未及完成,贝多芬于同年3月26日与世长辞,终年57岁。
内容介绍
《贝多芬传(名人传)》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
贝多芬所处的年代,正值旧的毁灭与新的勃发交加,他的成功掩隐着无可言说的苦痛,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难的命运斗争的过程,那是“苦难铸成的欢乐”。
基于这一点,作者在选材、构思以及切入手法上都别出心裁,广泛且不乏深入地探寻起贝多芬的传奇,给读者以全方位的撞击。
体验痛苦,品尝快乐,这是作者对贝多芬,还有每一位读者衷心的劝慰。读完这本传世巨作,相信你一定可以获得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双丰收,并在潜意识里酝酿着永远的思考和感动。
《致爱丽丝》是贝多芬为数不多的钢琴小品之一,但在他生前未发表,乐谱发现于1867年。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名叫苔莱塞·玛尔法苔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侣。因此,这类事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也有些浪漫色彩的故事流传。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巴加泰勒”(Bagatelle)意思是小玩意儿。贝多芬还在乐谱上题上了“献给特蕾泽”这样几个字。以后,这份乐谱一直留在特蕾泽那里。贝多芬逝世以后,在他的作品目录里也没有这支曲子。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传记,在特蕾泽·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诺尔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献给特蕾泽》的原名,而称之为《献给爱丽丝》了。
《献给爱丽丝》基于一个纯朴而亲切的主题这个主题把特蕾泽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绘。它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了十六次,因此,给人以极为深
刻的印象。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向特蕾泽诉说。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犹如二人亲切地交谈。
伊的十七岁少女所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英文贝多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英文贝多芬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