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阅读杜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阅读杜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杜甫(公元 712 年-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曾游历吴越、齐赵,期间写下了《望岳》等诗篇。
杜甫 35 岁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向唐玄宗献上三篇赋,得到赏识,待制集贤院,后被赐官河西尉,但他没有就任。之后,杜甫又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十四载(755 年),杜甫 44 岁时,爆发安史之乱,潼关失守,杜甫颠沛流离。
乾元二年(759 年)杜甫弃官入川,躲避战乱,在成都西郊盖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尽管生活窘迫,但他依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大历五年(770 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 59 岁。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约 1500 首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冯至所著《杜甫传》比较好。
该书于1952年11月出版后,引起广泛的影响。1980年3月又出版了增订版,附录了三篇文章、一篇小说。又补入一些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材料,包括冯至撰写《杜甫传》时所作的笔记、所绘的图表等材料,冯至参加纪念杜甫活动的照片。
冯至的《杜甫传》是一部融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著作,也由此冯至成为继闻一多之后的又一位致力于杜甫研究、致力于向文学界和全社会传扬杜甫精神的有名诗人。
冯至是中国文学研究家,其治学严谨认真,与其诗歌风格一样,抒情而不恣情,凝练而不怪异。
《杜甫传》是诗人冯至结合自身的流亡经历,以切身的感触和体***写就的一部对诗人杜甫诗化生涯的佳作,它是一部将诗与人、诗与社会、诗与时代相糅合的诗人传记,从书中的诗里我们可以读出人生,感悟个人与国家兴亡的关联,也从诗人起伏的人生经历中读出诗的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世称杜诗为诗史,杜甫的一生,其实也是一部动人心魄的“诗史”。
《杜甫传》是一本关于唐代诗人杜甫的传记。它主要讲述了杜甫的生平事迹、诗歌创作和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这本传记首先介绍了杜甫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生活,包括他的出生地、家族背景和教育经历。然后,它描述了杜甫成为一名诗人的过程,包括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主题和影响。
《杜甫传》还详细记录了杜甫在唐代的历史背景下所经历的动荡时期。他目睹了安史之乱和朝廷的***,对贫苦农民和流亡者的困境感到深切的同情和愤怒。他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政治***的批判,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关注。
此外,《杜甫传》还描述了杜甫的生活态度和文学追求。他坚持诗歌的真实性和笔直的表达,追求社会正义和人道关怀。尽管他饱受贫困和逆境的折磨,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创作诗歌,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作品。
总之,《杜甫传》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杰出的唐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历程,以及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关注。这本传记不仅是对杜甫本人的回顾,也是对唐代社会和文学的重要记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阅读杜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阅读杜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