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计算机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计算机科学家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10级本科学生刘景铖、林承宇两名同学在上完陆品燕的算法课后,对近似算法问题很感兴趣,在陆品燕的指导下开始科研实践,与陆品燕一起完成的论文《A Simple FPTAS for Counting Edge Covers》发表在了2014年的计算机科学算法领域最顶级的国际会议ACM-SIAM Symposium on Discrete Algorithms (SODA)上。这不仅是国内第一篇本科生的SODA论文,在国际范围内也只有极少的本科生能有这样的成果。
念赤子之心,重长者之智
“理想主义其实是一种初心,务实的态度是我们通向目标的手段。”陆品燕在分享自己的奋斗心路时,始终会谈到对自己特别受益的两点——赤子之心与长者之智。
毕业于嘉兴一中的陆品燕,在高三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年后,他以校友身份重返母校2020届毕业典礼发表演讲,讲的正是这两点。赤子之心是干净而纯粹的,是积极向上的态度。“悲观与负面的情绪在这个社会上非常流行,也有很强的传染力。但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陆品燕曾这样说。
长者之智则是成熟与灵活的,是考虑全局和长远的。“赤子之心与长者之智是一种平衡与互补的关系,其实各自都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另一方来补充。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情,但缺乏策略与智慧,容易蛮干与碰壁;长大后有了很多人生阅历,心智也成熟了,但已经缺少热情而变得消极。”
艾伦·麦席森·图灵,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他的一些科学成果,构成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理论的要点是:数字计算机的数制***用二进制;计算机应该按照程序顺序执行。人们把冯诺依曼的这个理论称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从ENIAC(ENIAC并不是冯诺依曼体系)到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都***用的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年12月28日-1957年2月8日),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冯·诺依曼是罗兰大学数学博士,是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
计算机文化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故事:
1. "乌龟图形":计算机图形学的奠基人、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凯伊(Alan Kay)在20世纪70年代设计了一个叫做"乌龟图形"的编程环境,通过控制一个乌龟的移动和绘制指令来学习编程。这个项目后来成为了后来的Logo编程语言的基础,对于儿童学习编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Xerox PARC和图形用户界面":20世纪70年代,美国施乐公司旗下的Xerox PARC实验室成为了计算机科学的研究热点,他们在该实验室中开发出了许多重要的技术,包括图形用户界面(GUI)、鼠标和以太网等。这些技术后来被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用,在计算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UNIX操作系统的诞生":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于1969年开发了UNIX操作系统,这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UNIX成为了后来许多操作系统的基础,包括Linux和macOS。
4. "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署(ARPA)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共享***,开发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计算机网络。这个网络后来发展成为如今的互联网。
以上只是计算机文化中的一小部分故事,计算机领域有许多其他有趣的故事,包括硬件发展、软件创新以及计算机科学家的贡献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计算机科学家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计算机科学家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3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