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杜甫人物传记央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杜甫人物传记央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冯至所著《杜甫传》比较好。
该书于1952年11月出版后,引起广泛的影响。1980年3月又出版了增订版,附录了三篇文章、一篇小说。又补入一些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材料,包括冯至撰写《杜甫传》时所作的笔记、所绘的图表等材料,冯至参加纪念杜甫活动的照片,一些著名学者有关《杜甫传》的信笺,夏承焘《读<爱国诗人杜甫传>》书评一篇等。本次图文版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于感受杜甫、理解冯至与《杜甫传》都有很大的帮助。
杜甫(712年____770年),字子美,襄阳人,自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一“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主要作品有《春望》,《北征》,《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等。
杜甫留下来的名句很多,试举一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俎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老杜啊!一生都生活在悲剧里的诗圣。
人被称为“诗圣”,作品被称为“诗史”,那么从他的诗中,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时代:
老杜早期的诗,话说当年老杜还是小杜的时候,考试落榜,但毕竟是20多岁的小年轻,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说我一定要登上泰山之顶,俯瞰群山。
这是年轻人特有的积极奋进,所以读来也让人觉得气魄雄伟!
这首诗相当于杜甫的一本自传,这一句也非常自负,我七岁时候的就是个天才。也颇能表达年轻杜甫的精神状态。
写自己与李白的基情。非常直白哈,我们牵过手、睡过觉。
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这首诗也很清楚地写明了两人的友情,心神相连,难以断绝。
谢谢邀请!
杜工部的诗被称为“史诗”,现存诗大概有1500篇左右,你要说每一首都是经典,也不现实。但是杜甫的确有很多经典的诗词名句被我们所熟知。
小时候读书时印象最深的是那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如今离故土千里,脑子里便经常出现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的那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了。
下面和悦享诗文一起了解一下杜甫都有哪些诗词名句流传于世,为世人所爱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杜甫有“诗圣"之称,他的诗"沉郁顿挫"感怀时史,揭示玄宗后期的社会现状,抒发爱国忧民的诗词较多,被后世称为“诗史"。
玄宗后期在历史上为唐由盛转衰的一个节点可在诗史上却是盛唐,李白、杜甫为最杰出的代表,称"大李杜",是中华诗史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杜甫诗流传千古,不是一两个经典名句能代表的,如有兴趣和时间可以认真的研读一番,不要追求名句而要追寻杜甫,你会发现名句只是其然而不是其所以然。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素材。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不一而足,你品,你细品。
现在正好春季,附上一首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节,降临在万物萌生的春天。伴随着和风,悄悄进入夜晚,细细的,密密的,无声无息的滋润着大地万物。 浓浓的青烟乌云,笼罩着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在江上的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珠的花儿,成都满城都已繁华盛开。
非常优美的句子,非常优美的画面,这首诗写的对雨的喜爱非常细腻,恬静,丝丝的雨,凉凉的意,和满城花开的美丽,每每读起来,都让我置身其中,享受每一份清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杜甫人物传记央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杜甫人物传记央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