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郑和英语人物传记,郑和英语人物传记120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郑和英语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郑和英语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美国的第七舰队穿越到明朝,是否能打败明朝的舰队?
  2. 郭资为何能三掌户部印?

美国的第七舰队穿越明朝,是否能打败明朝的舰队?

先不讨论这问题是不是小学生的问题,只是大家想一下,第七舰队穿越到明朝真能吊打大明水师吗?

一场战争打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斗装备吗?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一支没有现代后勤体系支撑的航母舰队的续航能力有多久,能支撑几场大的战役?所以***设让他能全歼大明水师所有船只,但是大明水师后面有一个十五世纪最强大的帝国支持的,是可以源源不断的造出新船的,当第七舰队的能源耗尽之后,一堆废铁能和一个强盛的帝国对抗吗?

郑和英语人物传记,郑和英语人物传记12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以上***设的前提都是明朝当局不会被吓到直接投降,人对未知都是充满畏惧的,但是明朝是中国历代火器最先进的朝代,所以也是五五开了。

这种题目提问者要么是小学生,要么就是居心不良!

需要美国第七舰队了,菲律宾那两艘船就行了,只要穿回去可以吊打全世界

郑和英语人物传记,郑和英语人物传记12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拿现代武器跟古代比,你是真的没有概念还是卖萌装可爱?

这是菲律宾海军的拉贾·胡马邦”号护航驱逐舰。1943年正式服役,至今已经有72年的历史,在世界各主流国家海军里属于废铁了。

但是如果他穿越回去,这艘满载排水量1620吨的火炮驱逐舰可站撸大明郑和宝船舰队加上西班牙无敌舰队!没***也不怕,开足马力撞也能把这些木质帆船撞成碎片。

郑和英语人物传记,郑和英语人物传记12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后呢?是菲律宾可以借此变得伟大了还是证明明朝或者西班牙弱鸡了?

美利坚同理,不需要福特级航母,一艘海岸防卫队的炮艇穿越回去***管够可以从太平洋打到大西洋无敌手,然后呢?美国开心的写个传记?

郭资为何能三掌户部印?

纵观郭资一生,为官四十八年,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作为明初重臣,郭资,在四十八年官海生涯中,尽职尽责,不辞劳苦,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刚正不阿,不畏权势,为政清廉,才干超人,深得百姓爱戴和皇帝恩宠。

一鸣惊人

明太宗(成祖)朱棣称帝后,封他为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兼北平布政使,集三要职与一身。郭资也能力出众,才干超群,不负众望,帮助皇帝简政安民,***生产,疏导交通,发展经济,使国家不断繁荣富强,百姓也十分安居乐业。特别是在成祖朱棣下诏建北京城后,郭资勇负重任,扩建城廓,修造皇宫,呕心沥血,历经20余年,使得以元大都为基础的宫阙增修得更具规模,明成祖甚微满意。永乐19年(公元1421年),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

呕心沥血

公元1424年,朱棣去世,仁宗朱高炽继位。此时郭资已年逾花甲,但仍受到朝廷信赖和重用,又加封他为户部尚书兼宾客。后又念郭资年老有病,行动不便,不忍心让他再操劳过度,管理国家政事,特晋升他为太子太师,厚加赏赐,让他二归乡里。

鞠躬尽瘁

公元1426年,宣宗朱瞻基继位后,又启用老臣。因郭资功绩显著,下诏让他掌管户部事。同时,为照顾他的身体,可免于朝拜。郭资作为回报更是寒暑不避,百事亲断,僚属和手下的官吏无不敬畏。

郭资是河北武安人(今邯郸下辖),在明朝历任三次户部尚书。历经五朝,他为何如此受到历任明皇看重?为人做事的方法,对于要求进步的人士很有借鉴意义

郭资在洪武十八年就中了进士,用了十年时间累升到从二品的北平左布政使。这个布政使主管行政,入朝比肩六部,相当于“省部级”干部,属于封疆大吏,官权极重,而且郭资深受朱元璋的赏识与重用。

以朱元璋的用人标准,一是“能”二是“清”,可以看出郭资为官既是能臣,又是廉吏。

到了建文帝时代,不得不说郭资很有远见,暗中和朱棣互通款曲,有所勾结。而且在朱棣起兵“靖难”后,郭资第一时间投靠。这让朱棣也极为高兴,主动投靠和见风使舵的当然要区别对待。

在朱棣夺位的几年中,郭资被留在北平辅佐世子,并且主管军饷钱粮工作,1402年入阁,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兼北平布政使。后1403年,北平升格为北京,当时明都还在南京,但北京另有一套行政系统,已经成为陪都。

一直到永乐十八年迁都前,郭资一直主管北京的行政工作,只是称呼为“行部”。等朱棣迁都完毕,将行部撤销,郭资改任户部尚书。虽然只是部级干部,户部管的事情真不少,疆土、户籍、赋税、俸禄、财政,这些职能统归户部,职能远超如今的财政部。

三任户部尚书,已经是宣德皇帝时期,当时的郭资已经六十九岁高龄,已经退休在家。为何那么多官员不用,却看中已是耄耋老翁的郭资?因为明朝财政出状况了,耽误朝廷用钱,那可是天大的事。主因之一,是大明宝钞大家不认,只认白花花的银子。

郭资(1361—1433年),字存性,号静岩,武安西马庄村人。他曾为明代四朝重臣。明永乐年间,曾官至户部尚书、太子太师,他凭着自己丰富的治国经世之才,三次出任户部尚书,在促进社会局面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郭资首次掌户部印,时间并不长。在永乐元年二月,郭资由户部尚书兼北平布政使,这是郭资第一次任户部尚书,跨度两年。

第二次任户部尚书,北京城在永乐十八年即1420年修建完成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郭资二掌户部,是在由于永乐皇帝几个历史大手笔如营建北京,郑和下西洋,征讨漠北残元等行动后,国库空虚之情况下,临危受命,再度出任户部尚书。郭资不负众望,果然使国家财政有所起色。史称郭资“治钱谷有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郭资三掌户部,己是致仕即退休,回老家颐养天年之时。时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皇帝朱膽基即位,在1429春,国家金融财政出现问题,久难克服。尤其大明宝钞流通不畅问题,己经影响国计民生,下诏郭资,恳请复出。

郭资到任不久,亮出头彩,在京杭大运河交通要冲如扬州、临清、南京、河西务等处,设立钞关。一是推动宝钞回收与流通,再是为国聚财,充盈国库等。随后,郭资又打出几招组合拳,拳拳生威,使困扰大明帝国之金融财政问题,得以基本顺利解决,达到良好效果。郭资以七十古稀,为国家再立新功。

第三次执掌户部,为1429年夏至1433年冬,时间跨度为五年。由于年事已高,积劳成疾,最终病倒直至逝于户部尚书任上。

郭资三掌户部,善始善终,政绩卓越,备受信赖与器重。为何能在不易做之户部官,三度出任?简单言之,一是才干出色;再是为政清廉,三是术有专长,四是光明正大,五是尽心尽力,六是德高望重,七是一心为国,八是功勋卓著,九是历史机缘,十是和永乐、仁宗、宣德三位皇帝私谊较深。似是如此,三掌户部,十二冬春,顺水顺风。


谢谢邀请~

1. 郭资(1361-1433),字存性,号静岩,是今天的邯郸武安西马庄村人。当官48年间,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个朝代,可以说是五朝元老,职位从翰林院庶吉士开始,一步步走到当朝一品大官,各朝皇帝都非常钟爱他。

2. 永乐年间,第一次担任户部尚书,后面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郭资担任行部尚书,负责新帝都的全部事宜,等新都建好后又重新担任户部尚书,宣德年间,已经退休的他重新回来担任户部尚书,这时候他已经66岁了。

3. 因为他无论是做人做事都无可挑剔,所以才能一直被人们称赞,首先,他为官清廉,主管户部这么多年,掌管天下财政,但是他自己没有买田买屋,住得还是破房子,其次他非常勤奋,当官48年间未曾断过早朝,每日处理公事,尽管生病了仍旧坚持。而且他非常忠心,那时候朱棣南征,安排他据守北平,军粮这一块就是他负责,未试过缺粮少粮,最后,他还主修了新都北平,兢兢业业,合理施工,精心设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郑和英语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郑和英语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