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过程 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较复杂,基于时间发展的线索图说明比较清晰。
它起源于13世纪的《大***》和议会制度, 17世纪《权利法案》颁布最终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
18世纪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使国王的行***力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总揽国家行***,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组织形式形成. 伴随着19世纪两党制的发展和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扩***权,君主立宪制走向深化。
总之,从横向看,英国的制度发展表现为君主立宪制度的初步确立,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几个过程; 从纵向来看,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实际上是国家权力重心的不断下移即由君主转移到议会,由议会转移到人民的过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起源于13世纪初的大***,那个时候英格兰贵族形成的雏形议会对王权形成了初步的宪制制衡传统。
随着欧洲新航路的发现、生产力科技和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十七世纪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权,在经过曲折的斗争之后,英国最终由威廉伯爵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执政的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制度。
(1)革命爆发:1640年。
(2)建立共和国: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内战结束,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3)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克伦威尔去世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
(4)光荣革命:1688年,议会派人从荷兰迎来了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她的丈夫——信仰新教的威廉,共同统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3.意义: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的愿望,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君主立宪制是英国人民长时间摸索和多方势力妥协的结果,自1642年英国内战以来,经过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流血革命,到1688年—1689年的光荣革命即不流血革命,在四十年左右时间里,英国经历了君主专制——共和政体——护国政体——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
君主专制其实当时是流行的政体,在欧洲大陆盛行。但英国人民特别是清***无法忍受国王的宗教不宽松,所以起来推翻了国王,但随后的共和政体下议院既不承认国王又不认可上议院,要自己当老大,使得国家更加分裂;克伦威尔趁机建立护国政体进行独裁统治,但到其子理查德·克伦威尔时就感到力不从心了,紧接着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又是新一轮的君主专制,人民又受不了了,不过这次没有上次那么冲动直接干掉国王了,而是赶走国王詹姆斯二世,于1688年邀请其女儿和女婿来执政,议会趁机通过《权利宣言》,趁热打铁于是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将《权利宣言》固定下来。
至此,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强有力的约束,大权实际上落入议会手中,这就是英国君主立宪制。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作为学习交流之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撤销,敬请谅解!谢谢!】
应该是1688年在光荣革命后开始的。通过立宪,通过人民执政基础之上,实际上是共和体制,但由于英国当时的民情与国情特殊,在这种情况下的一种妥协,因为当时世界上没有这种体制的先例,外加保皇党人众多,新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虽然取得了***,但国内分歧仍然严重,斗争仍有反复,又无借鉴别国成功经验。
妥协一下,换取国家政局稳定,实行共和体制,但又将君主终身世袭制,奉行比普通百姓高一级别,这样的二元君主体制,也称为议会君主制,这与沙特***这样王权专制完全不一样,是两回事。
通过立宪来限制王权,让王权专制等于废除状态下,但又通过议会拨款,从税收里抽取一定额度养活君主,让君主及其贵族不过急反抗。
名义上的君主,实际上的共和体制,这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君主有本质的区别。
英国人实际上是共和制国家。安了一个君主立宪制。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体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4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