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梵高的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梵高的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梵高传》就是梵高的人物传记。 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 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
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仍饮誉世界。
讲述了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传奇一生。书中从梵高出生写起,写了他在海牙、伦敦、阿姆斯特丹、巴黎等地历经坎坷;写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画店职员最终成为***,开创了后印象主义画派;写他与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画家高更在阿尔勒相聚,两人交恶后,梵高患上躁狂症割掉自己的耳朵,最后在巴黎郊区饮弹自尽。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首次出版,除了叙述梵高的经历,同时也描绘了梵高与当时的画家群体的交往,对研究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年的生活经历如下:
1. 早期生活:梵高在年轻时曾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但很快就发现这些都不是他真正热爱的职业。
2. 宗教生涯:梵高曾短暂地担任矿区的传教士,但很快因健康问题而辞职。
3. 艺术生涯:梵高最终决定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的画风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比较写实。
4. 巴黎时期: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结识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这使他的画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5. 阿尔时期:1888年,梵高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创作了《阿尔的吊桥》等作品。同年,他与画家保罗·高更交往,但由于性格和观念的分歧,他们的合作很快便告失败。
6. 精神疾病与创作:梵高的精神状态逐渐恶化,并开始频繁发作癫痫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然而,在清醒的时候,他仍然坚持作画。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开始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的画风让人感受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
7. 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8日,梵高自愿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在圣保罗***院治疗期间,他继续作画,作品如《星月夜》、《柏树》等显示了更加成熟、大胆的风格。
8. 奥威尔时期:1890年5月17日,梵高来到巴黎与弟弟提奥及其家人见面。随后在提奥的推荐下,他来到距巴黎不远的小镇奥维尔接受治疗并继续创作。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
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
1.
梵高手稿 梵高一生中写过很多信,大多数都是寄给弟弟提奥的,也有不少是写给家人和其他艺术家的。梵高一生中也画了很多画,而基本上每一幅都被他在信中用如诗般优美的语言细细描述过。 在这本全新翻译的梵高书信集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安娜·苏,从近千封书信中精心挑选了150多封,撷取了梵高在其中描写这些作品创作、构思过程的片段,以及他对艺术、艺术家、文学、宗教、景观等众多话题的独特见解,配以信中提到的画作以及书信原稿作为参照,向所有热爱梵高的人展示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梵高。 在这本书里,梵高没有被生活琐事所侵扰,没有精神的痛苦与压力。在这里,梵高只属于绘画,属于艺术,属于那片金黄的麦田与飞过群鸦的天空。
2.
渴望生活 《渴望生活:梵高传(2014版)》是美国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的成名作,是其年仅26岁时的作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梵高的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梵高的人物传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