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各段作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各段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代叙事长篇两种,其一是,唐代李白、杜甫、韩愈等诗人笔下,有一种藉叙事以抒情的长诗,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它的规模气魄超过一般作品,诗人们在创作时往往拔山扛鼎,全力以赴,把多种成份熔铸在一起,成为唐代诗坛上令人特别瞩目的壮观。这批作品的出现,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短篇的抒情诗偏胜,叙事性强的作品比较少见,这类长篇巨制及其着重通过叙事以表现“情”的写法,更弥足珍贵。
叙事诗,可定义为相对的完整的故事情节,以记叙人和事物为主,侧重于事件的场面重现,其中也抒发作者的感情,表现篇幅不限。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叙事诗的繁荣时期,各种记叙时事或者个人经历的叙事诗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可当作那时的“新闻”,同时作为诗歌文体特征的表征,但它在今天又算是“故事”。不管是从诗歌的叙事主体视角还是文体特征,抑或它的文体结构特点来看,叙事诗的新闻性与故事性都始终交融并进。
唐代还有另一种叙事长篇,那就是乐府。唐代乐府诗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其叙事观念与叙事经验多源于汉乐府,但将分角色表演转变为问答体结构。唐代文人拟写旧题乐府诗时由于故事'潜文本'的存在,较少进行冗长叙事。唐人新题乐府中所叙之事,主要有人物传记型、政治时事型、日常型、咏史怀古型,为了实现讽喻和训诫的目的而重'实录',但亦讲究艺术虚构。唐代乐府诗叙事的文人化表征是:叙事视角复杂,叙事简省婉曲,融入抒情与议论,形式多样化。在研究唐代乐府叙事诗时,不必套用繁琐的西方叙事理论,也不宜以抒情诗的标准去衡量。
唐代的叙情长篇是指李、杜、韩、元、白等人为代表的诗人所作的藉叙事以抒情的长诗。它是中国五七言诗歌在抒情和叙事两方面都积累了足够的艺术经验,同时又吸收了辞赋的思想艺术营养,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离不开中国诗歌发展的独特背景。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发达而抒情诗特盛,似乎二者为了谋求某种平衡,在它们的中间地带通过交融产生了叙情长篇。
叙情长篇与叙事诗的相同处是两者都用叙述手法,都叙事,不同处是:叙事诗立足于故事,追求***的连贯性与故事的完整性;而叙情长篇则立足于抒情,它虽然也叙事,但只是将叙事作为抒情的手段,并不追求***的连贯性与故事的完整性。叙情长篇与一般抒情诗的相同处是两者都以抒情为主旨,不同处是:一般抒情诗多依托某一行动、某一***或某种景物,抒发主体一时的比较单一的情感;而叙情长篇则多铺排多方面的活动场景和有关***,抒发主体长时期内的比较复杂的情感。
唐代李杜等人笔下的长篇叙情的长诗,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它的规模气魄超过一般作品,诗人们在创作时往往拔山扛鼎,全力以赴,把多种成分熔铸在一起,成为唐代诗坛上令人特别瞩目的一大类型。叙情长篇中那种前后相续、不断发展演进的情感过程,几乎象叙事诗中“有头,有身,有尾”的情节一样,给全诗一种开合起伏而又不致松懈散漫的内在凝聚力。它以表现情感过程为中心,把各种境况纳入主体的体验观感之中,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因素,却保持了艺术上的有机完整、生动具体。这类作品的出现,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短篇的抒情诗偏胜,叙事性强的作品比较少见,这类长篇巨制,及其着重通过叙事以表现“情”的写法,便弥足珍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各段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各段作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