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1987历史***,1987历史发生了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987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1987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十三大的会议内容及历史意义?
  2. 中国历史上有哪四次通货膨胀?

十三大的会议内容及历史意义

1.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87历史事件,1987历史发生了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还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意义:为今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规划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

4.十三大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制定了“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华民族百年图强的宏伟目标作了积极而稳妥的规划。

大会的内容是:(1)听取和审查党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2)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3)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4)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5)选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新一届的中央顾问委员会,新一届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987历史事件,1987历史发生了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意义

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而有步骤地进行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以经济建设尤为突出。1986年同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都大体翻了一番。

过去的九年成为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旺盛、国力增长最迅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最多的时期。它开辟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继续发展这种良好的局面和深化改革,***中央决定召开党的十三大。

1987历史事件,1987历史发生了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国历史上有哪四次通货膨胀

一、1987~1988年是一个经济扩张的阶段,物价指数在前一期经济扩张的拉动下,持续走高,上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历史高点。以1985年的物价指数为基点,1986年的物价指数上涨6.0%,1987年的物价指数上涨13.7%,1988年的物价指数上涨34.8%。

此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依然是***为了满足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要求和解决企业的***问题,从1986年开始加大***财政支出,不断扩大***财政赤字,特别是1988年实行财政的“包干”体制以后,社会的需求进一步猛增。

二、到1993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压力又开始上升,金融业陷入无序状态。国内金融市场,大量资金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的利益,逃避央行的规定和监管,为房地产业大量融资,使得货币量超量投放,信贷规模一再突破***。

由于这次调控吸取了以前货币紧缩过度造成经济过冷的教训,这个货币政策的实施中一直遵循着“适度从紧”的原则,最终于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但是实际上还是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信贷状况的收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综合信贷的平衡;限制地区间的信贷大大降低了货币的流通速度。

三、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4%,服务价格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4%,其中,谷物上涨2.3%,棉花上涨35.3%,油料上涨19.4%,畜产品上涨1.8%。当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对投入工厂,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原材料和其他商品的庞大需求。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量急剧增加。2003年中国的原油进口比2002年增加31.2%,达到创纪录的9110万吨。我国主要***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四、2005年开始,由于经济增长过快和长期的国际顺差导致的通货膨胀。一直到现在出现国际金融危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987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987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