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晋朝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晋朝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西汉建立公元前180年—前141年文景之治公元前138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西汉灭亡公元25年东汉建立公元57年——公元88年明章之治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公元220年曹丕代汉,东汉灭亡公元222年孙权自称吴王,三国鼎立形成公元263年魏国灭蜀汉公元280年吴国灭亡,西晋统一公元291年——306年八王之乱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公元317年东晋建立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西汉建立公元前180年—前141年文景之治公元前138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西汉灭亡公元25年东汉建立公元57年——公元88年明章之治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公元220年曹丕代汉,东汉灭亡公元222年孙权自称吴王,三国鼎立形成公元263年魏国灭蜀汉公元280年吴国灭亡,西晋统一公元291年——306年八王之乱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公元317年东晋建立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建立
东晋时,世族势力强大,世族权臣层出不穷。世族与皇权共治。按时间顺序分别是:王与马,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琅邪王氏,颍川瘐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除这些世族权臣外,另外还有流民帅。
从每个世族挑出一两个权臣。
第一,琅邪王氏。王敦和王导兄弟。王敦领兵在外,一共发动过两次叛乱。第一次是以”清君侧”诛杀刘隗为理由,攻入当时的东晋首都健康,诛杀异己,权倾朝野。第二次叛乱想取代司马氏自立,被流民帅郗鉴平定
第二,王导,在王敦叛乱中有功,仍然把持朝政很多年。和王导有关的比较有名的就是那句: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就是王导说的,事情发生在王敦第一次叛乱中。
第三,颍川瘐氏。庾亮,依靠外戚的身份在王导死后把持朝政,没有太大的才能。
第四, 谯郡桓(huan)氏。桓温,因消灭成汉***而声名大震,又三次出兵北伐,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但是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桓温死后他的儿子桓玄称帝,建立后楚,但很快被刘裕剿灭。(刘裕就是后来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的建立者)
第五, 陈郡谢氏,谢安,淝水之战,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以少胜多的战役。文***也很不错。
重点说一下,就流民帅郗鉴。郗鉴是东晋权臣中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人。东晋朝廷得以维持,东晋门阀政治格局得以延续,郗鉴起过很大的作用。
自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到420年,刘裕废晋恭帝登基,东晋灭亡,共传11帝104年,这个朝代产生了王导、王敦、桓温、谢安、桓玄、刘裕等,有的祸国殃民有的安邦定国,有的直接取而代之。
王导:晋元帝(司马睿)向来缺少才能和声望,在晋宗室中又是疏属,他能够取得帝位,主要依靠王导的支持。王导追随琅琊王司马睿,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又助他树立君主威信,逐渐得到江南大族的拥护,是老练的政治家,是东晋朝的实际创造者。
王敦:王导的从兄,晋元帝在政治上完全依靠王导,军事上完全依靠王敦,王敦坐镇武昌的时候,专权之心日渐暴露。恰好此时晋元帝站稳脚跟后有意削弱王氏势力。他引用刘隗、刁协作心腹,暗中作军事布置。王敦借口清君侧,在武昌起兵反晋。率军攻入建康。晋元帝只得任命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江州牧。太宁二年五月,王敦病重。晋明帝司马绍趁此机会下诏讨伐王敦,最终王敦在焦虑不安中病死。
桓温:晋成帝时,外戚庾氏当权。遂用桓温去驱逐庾氏势力,桓温是当时最有才干的野心家。他做了荆州刺史以后,积极对外发展。三四七年,桓温灭成汉国,收复蜀地,威名大振。东晋朝廷疑惧,桓温伐前秦伐前燕失败,损害了他的实力和威望,在王谢两大族***下,桓温篡夺的野心未能实现。三七三年,桓温死,东晋朝又算转危为安。
谢安:谢安执朝政,桓温弟桓冲做荆州刺史,与谢安同心保护帝室。东晋朝内部出现前所未有的和睦气象,三八三年,淝水之战,晋兵大破苻坚的南侵军。谢安乘前秦国崩溃,使谢玄等率诸将北伐。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谢安是挽救行将灭亡的东晋的大功臣。
桓玄:权臣桓温之子,三九八年,桓玄联合殷仲堪起兵,反对专擅朝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次年,桓玄击败殷仲堪,兼并荆州。四零二年,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与司马道子,掌握朝政。四零三年底,桓玄代晋自立,定国号为楚。四零四年二月,刘裕率北府兵征讨桓玄,杀桓玄于江陵,迎司马德宗(晋安帝)回建康复位。
东晋的措施和影响如下:
1. 南迁政策:东晋时期,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导致大量汉族人口为了寻求安全而自发南迁。这些南迁的汉族人士多数选择相对和平的江南地区作为避难所。
2. 侨民政策:东晋***允许南迁的侨民登记户籍,并注明本人的原籍,同时给予免除赋役等优待政策,以吸引和支持北方汉族人民南下定居。
3. 文化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汉族文化在南方的传播和发展,加强了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为后来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4. 社会结构变化:随着大量北方人口的涌入,南方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地方豪强通过互相周恤,建立纲纪,发挥了领导作用,形成了新的社会力量。
北魏的措施和影响如下:
东晋刘牢之大战常胜军是真的,他是北府名将,一生战功赫赫,可惜不得善终。
刘牢之(?—402年),字道坚,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晋时期名将。刘牢之自幼生长于尚武世家,曾祖刘羲,以善射跟随晋武帝,历任北地、雁门太守;父亲刘建,有将才,官至征虏将军。刘牢之面色紫赤,胡须双目生得奇异,性格深沉刚毅,为人足智多谋。桓玄掌权被削夺兵权,拜征东将军、会稽太守,刘牢之在部下离散,误以为其子被害的情况下,自缢而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晋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晋朝历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9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