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伍修权 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8年,伍修权先后担任外交部苏欧司司长、副部长、中国驻南斯拉夫首任大使等职。1950年1月,伍修权随周恩来总理赴莫斯科参加中苏会谈,并参与起草中苏友好条约等一系列工作。
2、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3、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的斗争精神。
4、清粥小菜化矛盾 胡传忠(前驻英国使馆参赞)总理的外交手段的确很灵活。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访华,向中国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援助要求。周总理说无法完全满足,双方因此僵持不下。
5、晏子“齐国派任大使,是看情形而定的,贤能的人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能的人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是所有外交使节中最没有才干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6、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2)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它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马可波罗游记、郑和下西洋、慈禧与汽车的故事都是历史上中外文化碰撞的一角,更多的精彩需要从历史记载中细细去找寻。
元代与西方交流 他的信使可以纵横50个经度,一个少女怀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使得东西交流为之畅通,欧亚文化为之交流,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文化交流。
很早就达到过某一时代的巅峰,而后迅速滑落向无边暗夜;有的曾经存在,踪迹鲜明,却由于某种自然灾害或战争面“蒸发”;有的屡屡历经挫折、迂回甚至倒退,却百折不回,千年一脉,不断再造辉煌;有的始终在历史长河中沉浮;还有的后来居上,等等。
1、张骞出使西域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2、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3、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5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