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表现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2、《史记》中的人物传纪分为三类,即《本纪》、《世家》、《列传》。其中《本纪》为记载帝王一类人物的事迹,而《世家》为记载诸侯一类人物的事迹,《列传》为记载重要人臣等一类人物的事迹。
3、史记一书中最有价值的人物传记分别是苏秦列传,张耳陈馀列传,淮阴侯列传。
4、本纪,本纪或简称纪,是东亚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
1、全书130卷,每卷1篇, 52万言,计有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5种体制:本纪,12篇,有五帝、夏、殷、周、秦、秦始皇、项羽、高祖、吕后、文、景、孝武。按照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政迹和言行。
2、《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
3、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共分为130篇,其中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 。
4、史记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纍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白话译文: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习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原文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材官引强。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适。攻丰。击秦军砀东。还军留及萧。复攻砀,破之。
列传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
译文:伊尹作厨师,百里奚当俘虏,都是由此求得君上的任用。所以,这两个人都是圣人。他们仍然不得不做低贱的事而经历世事如此地卑污,那么智能之士就不把这些看作是耻辱的了。宋国有个富人,因为天下雨毁坏了墙。
下面是 分享的司马迁《史记·东越列传》原文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史记·东越列传》原文 作者:司马迁 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後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我的前半生》1964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作者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
《李鸿章传》作者:梁启超。这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
1、《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将相和》: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史记》刺客列传是为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这五个人作的传。《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全书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情况。
3、史记一书中最有价值的人物传记分别是苏秦列传,张耳陈馀列传,淮阴侯列传。
4、刘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生活年代:汉朝 身份:汉宣帝,汉朝第十位皇帝 载入史籍:《史记·宣帝本纪》生平事迹:原名刘病已,生于前91年,史皇孙刘进的儿子。襁褓中的刘询曾因巫蛊之祸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
5、《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 4 韩非子——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