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擒七纵”是故事:“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后来的《三国演义》和剧本加以渲染,使情节尤为离奇,荒诞不经。而实际上诸葛亮的南征,他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
2、“七擒七纵孟获”是一个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虚***故事 多年来,有些学者的文章、电影、电视剧,把《演义》“七擒七纵孟获”的虚***故事当作真实历史加以肯定和渲染。
3、应该是有的 但是毕竟是历史谁也不能肯定的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4、七擒七纵 讲的是诸葛亮和孟获的故事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5、并没有任何正史、信史纪录七擒孟获的事情。不过,三国志记载了诸葛亮南征的事情,出师表和四川南部、云南的民风,也能佐证诸葛亮南征的事情。汉晋春秋是最早写七擒七纵故事的史书,但是不被历史学家认可。
6、当代著名三国史研究专家、成都***博物馆馆长谭良啸先生也在《诸葛亮七擒孟获质疑》一文中说,七擒一事,实近乎离奇,诸葛亮俘孟获不杀当是有的,但七擒七纵则令人难以置信。
1、三国演义经典故事 篇1 《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黄巾贼出,天下大乱。中山靖王后刘备某日看到一招兵告示,忍不住三声叹息。被身后的本地屠户张飞见到,就厉声问其故。刘备见这个人相貌不俗,就相互介绍并且说出了叹息的原由。
2、三英战吕布 东汉末年,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董卓派华雄迎战,被关羽杀了。董卓听说华雄被杀,派吕布迎战。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
3、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4、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舌战群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九伐中原、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舌战群儒、三气周瑜、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木牛流马、吴下阿蒙、大意失荆州、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
1、成语七擒七纵故事讲述的主人公是孟获和诸葛亮。七擒七纵是建兴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当时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变,南中豪强孟获亦有参与,最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
2、七擒七纵(拼音:qī qín qī zòng)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3、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里面的经典情节。历史事件则是公元225年,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起兵反叛,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兵征抚,***取攻心策略,七次生擒孟获,七次放还,使之心悦诚服,归顺蜀汉。
4、主人公是诸葛亮和孟获。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被诸葛亮率领大军七擒七纵后降服。诸葛亮***纳了参军马谡的建议,赦免了孟获来换取蜀汉南方的民心。后来南中平定,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
5、七擒七纵的主人公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字孔明,号卧龙,别名诸葛武侯,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6、七擒七纵主人公是谁 诸葛亮(181—234) 。三国蜀汉政治家、 军事家, 字孔明。琅琊阳都( 今山东沂南南) 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 今湖北襄阳西) 。留心世事, 被称为 “ 卧龙” 。
大意失荆州是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出兵攻打曹操,孙权乘虚而袭荆州,导致荆州失陷。七擒七纵是诸葛亮七擒孟获。
答案选择:D七擒七纵。单刀赴会故事经过 赤壁之战以后,诸葛亮三计气死周瑜,得了荆湘九郡。其中荆洲是当时军事要阵,为兵家必争之地。刘备为完成三足鼎立之势,需夺取西川以立其业,故派大将关羽镇守要地荆洲。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中有提到,《三国演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和虚构创造。
1、后来,孟获又被擒住。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
2、七擒七纵来源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平定南蛮时期发生的一个历史故事。
3、但是,《三国志》中却没有“七擒七纵”的故事,《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有寥寥几个字的记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4、近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黄承宗先生撰文指出,历史上孟获确有其人,但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关于孟获其人,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
5、七擒孟获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比较精彩的一段,七擒七纵,使蛮王孟获心服口服,归降诸葛亮,实际上,孟获叛乱是真,七擒七纵没有这回事。
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
诸葛亮七擒孟获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孟获叛乱,诸葛亮平叛,在双方首战中,诸葛亮擒住南蛮首领孟获。孟获不服,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要赢你并不难。于是诸葛亮放了孟获。
七擒孟获的故事:孔明大败南蛮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二人***装战败,引南蛮王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关索回马夹攻。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
孔明驱巨兽大败孟获,孟获诈降,被孔明识破反而遭擒,孔明第六次释放孟获。孟获鼓动乌戈国率藤甲兵破蜀军,孔明设计将藤甲兵诱至盘蛇谷中放火烧之,孟获第七次遭擒。孟获彻底心服,孔明让其自治,引大兵回成都。
以后孟获又用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他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孟获终于感动了,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