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包公是什么年间的人物传记-包公是哪个年间的

本文目录一览:

包拯简介,包拯的故事,包拯包青天是哪个朝代的

北宋。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北宋包拯(1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正廉洁著称。仁宗天盛五年(1027),包拯成为第一秀才。舍不得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包公是什么年间的人物传记-包公是哪个年间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包青天是北宋的。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包公是哪个朝代的一名清官(包公是在哪一位皇帝时期)

1、包拯是北宋人,包拯时期的皇帝是宋仁宗赵祯。

2、包拯共经历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及宋朝第三位皇帝宋仁宗赵祯两个时期。包拯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

包公是什么年间的人物传记-包公是哪个年间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包青天即包拯,是北宋清官,北宋最兴盛的仁宗皇帝赵祯时期。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4、宋仁宗赵祯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

5、北宋包拯(1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正廉洁著称。仁宗天盛五年(1027),包拯成为第一秀才。舍不得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包公是什么年间的人物传记-包公是哪个年间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包公是在宋仁宗时期。包公,即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之一,以刚正不阿、执法如山而著称。他在宋仁宗时期任职,是宋代中期朝廷中的重要官员。

狄公包拯、施公是哪个朝代的人

1、包公是宋代的,狄(你错写为钬了)公是唐代的,施公是清代的。他们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过以他们为主人公的公案故事则大多是虚构的。包公:包拯(999-1062),字希仁,汉族,北宋庐州(今合肥)人,天圣进士。

2、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狄公即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汉族,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施公即施世纶。

3、狄公 狄仁杰 海公 海瑞 施公 施世纶 包拯: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

包青天与梁上好汉属于一个时期吗?

梁山好汉,北宋 梁山好汉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团体,《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包拯所在年代是北宋四帝仁宗时期,宋江他们造反是在北宋八帝徽宗时期。相差约100年时间。包拯早。

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案,震动朝野。

包拯是哪一个朝代的人

1、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2、北宋包拯(1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正廉洁著称。仁宗天盛五年(1027),包拯成为第一秀才。舍不得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3、北宋时期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

4、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包公掷砚主要内容

说也惊奇,江面立即风平浪静,阳光普照。在包拯掷砚的地方,慢慢地升起了一片绿洲,后人称它为“砚洲”。

原来是端州砚工为了表达他们对包公体恤民情的敬仰,托人送来了一方用黄布裹着的端砚。手下人见是一方石砚,并非金银珠宝,于是便收下了。包公立即取来端砚抛到江中。刹时,风平浪静。

包公掷砚 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被誉为“包青天”的包拯任端州知郡事三年期满离肇庆时,船出羚羊峡,突然波浪翻腾,狂风骤起。包公事感跷蹊,立即查问手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