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与黄河有关的历史***和古战场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河有关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史上黄河共发了几次大水,改道几次?
  2. 历史上黄河共发了几次大水,改道几次?
  3. 历史上有据可查的黄河夺淮入海一共有几次?
  4. 历史上的防洪事件?

历史上黄河共发了几次大水,改道几次?

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从1900年后却不像母亲了。从1900年起由于黄河引发的洪水达到8次。(一)1900年秋天,发生过8600立方/秒。(二)1935年5510立方米/秒。(三)1943年5060立方米/秒。(四)1964年5660立方米/秒。(五)1966年5510立方米/秒。(六)1967年5510立方米/秒。(七)1981年5600立方米/秒,还原流量是7070立方米/秒。(八)2008年黄河与其合流时会发生4000立方米/秒。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历史上黄河共发了几次大水,改道几次?

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从1900年后却不像母亲了。从1900年起由于黄河引发的洪水达到8次。(一)1900年秋天,发生过8600立方/秒。(二)1935年5510立方米/秒。(三)1943年5060立方米/秒。(四)1964年5660立方米/秒。(五)1966年5510立方米/秒。(六)1967年5510立方米/秒。(七)1981年5600立方米/秒,还原流量是7070立方米/秒。(八)2008年黄河与其合流时会发生4000立方米/秒。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事件,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事件和古战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上有据可查的黄河夺淮入海一共有几次?

答:椐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

最近一次黄河大改道是1855年,清咸丰5年,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历史上的黄河水患严重,溃坝现象是家常便饭,严重之时常常会河流改道。千百年来,在北起海河,南到淮河的广阔区域中,黄河多次改道,抢占其他河流的河道入海。黄河的频繁改道不仅为华北平原带来了丰富的泥沙沉积,也让海河与淮河的河道泥沙淤塞,深刻的影响了华北平原的历史发展进程。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事件,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事件和古战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为沉积作用形成的高原,土质相对疏松,容易被流水侵蚀。农业社会以后,高强度的农业生产活动让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之后含沙量迅速增加。进入下游后随着地势迅速降低,黄河流速降低,中游携带而来的大量泥沙沉积,造成河床的不断抬升,形成地上悬河,水患十分严重。

黄河下游地上河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事件,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事件和古战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农业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面对着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除了不断的加固堤坝之外,没有更好的方法。在国家相对太平的时期,统治阶级会动用人力与物力不断的加固黄河堤坝,控制黄河水患。但是如果遇到战乱的年代,或者水灾比较严重的时期,黄河大坝常常会溃堤,严重之时水往低处流,河道会发生明显的改道。

历史上的黄河改道

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大的改道26次(据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河道在海河与淮河之间频繁的改变,大多数的改道都集中在黄河以北,向南改道的次数相对较少。而因为人为的原因,黄河也两次向南改道,淮河甚至因为黄河改道的影响,入海口淤塞一度靠着长江出海。

黄河夺占淮河河道

历史上黄河夺占淮河河道发生了两次,第一次发生在南宋初年。1128年,为了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黄河向南改道,夺占淮河河道入海。其后的几百年里,黄河河道虽有向北改道的现象,但是由于人力的阻挡,基本上维持原状。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黄土高原裹携大量泥沙,到下游后水势放缓而沉积下来,天长日久淤塞河道而造成黄河频繁决口改道。据文献记载自公元前602年(东周定王五年)始,黄河决口近1600次,较大的改道26次。有史可查的黄河改道入淮河现列举如下: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折向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河。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冬,东京留守杜充“决黄河自酒入淮,以阻金兵"。杜充决黄河地点,史无明文,《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定在滑县上游李固渡(今滑县西南沙店集南三里许)以西。决口以下,河水东流,经今滑县南、濮阳、东明之间,再东经鄄城,巨野、嘉祥、金乡一带汇入泗水,经泗水南流,夺淮河入海。

南宋末期元代初年。金国将亡,蒙古军攻归德府(今商丘),在今商丘县西北决黄河,河水夺濉入泗。后又在今开封北决黄河,河水夺涡入淮。

这次改道后不久,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黄河在今原阳、中牟、延津、开封、杞县、睢县、陈留、通许、太康等县15处决口。当时的黄河在原阳县城内分三股:一股经陈留、杞县、睢县等由徐州入泗水;一股在中牟县内折西南流,经尉氏的、洧川、鄢陵、扶沟等县,由安徽北部的颍水入淮;一股在开封境内折而南流,经通许、太康等县,由安徽北部的涡水入淮。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河在原武黑羊山决口,东经开封府北五里,折向东南,流经陈州、项城、太和、颜上,在寿州正阳镇入淮。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河先是在新乡八柳树决口,漫过曹州和濮州,冲抵东昌府,过张秋,至张沙湾,破坏运河航道,东流入海。其后又在荥阳孙家渡口,洪水漫流原武,抵开封、祥符、扶沟、通许、洧川、尉氏、临颍、郾城、陈州、商水、西华、太和、沿颍水入淮河。

明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在沙湾黄河改道淤塞,黄河主流复回开封北,沿归德、徐州旧河道,经宿迁、淮阴入淮河。

明隆庆六年(1572年),潘季驯治理黄河,使黄河归为一条河道,由开封、兰阳、归德、虞城、下徐、邳入淮河(即今明清黄河故道),行水280年。

历史上的防洪***?

1998特大洪水

1998年特大洪水是一场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地区的大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与黄河有关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与黄河有关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