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济南商朝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济南商朝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清河是中国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河北省西南部的太行山脉,流经河北、山西、河南三个省份,最终在河南省南阳市境内汇入淮河。小清河总长度约为795公里,流域面积约为4.3万平方公里。
小清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在商、周时期,小清河流域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商朝的大汶口文化和周朝的西周、东周文化等。
在秦汉时期,小清河流域是汉中地区的重要行政区域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要塞。随着历史的变迁,小清河流域逐渐成为了交通和商业的中心地带,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商业集镇和市场。
在现代,小清河流域仍然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工业区域。为了保护和发展小清河流域的***,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治理和保护措施,包括水利工程建设、环保措施和文化遗产保护等,以保护小清河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公元1130-1137年:刘豫开挖小清河
公元1371年(明洪武4年):济南府建城墙开挖护城河。东,西泺河流入小清河
公元1465年:疏浚小清河历城至乐安段,大清河张秋至平阴段
公元1891年:山东巡抚张曜命道台盛宣怀疏浚河道103.5公里,中断170余年的至出海口航运恢复
公元1904-1908年:在小清河上建造9座水闸
公元1905年:“引玉济清”在济南西建睦闸,引玉符河水入小清河
公元1913年(民国2年):小清河修筑黄台桥至济南泺口码头盐运专运线——清泺小铁路
公元1925年:开挖工商河(当时称“引河”),通航船舶可抵达成丰桥和金牛山下
公元1927年:济南有史以来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在天桥以北跨小清河处(今济泺桥址)修建
小清河,黄河流域山东省中部渤海水系河流,源起济南市泉群。1904年(光绪三十年),于济南西郊睦里庄玉符河东堤建闸,引玉符河水东流入小清河,自此小清河上源向西延至睦里闸。小清河东流经济南市的槐荫、天桥、历城、章丘,滨州市的邹平、博兴,淄博市高青、桓台县,东营市广饶县等,潍坊市的青州市至寿光市羊角沟入渤海,全长233公里,流域面积10336平方公里,是一条防洪除涝、灌溉、航运综合利用河道。
2022年,小清河济南段航道完工。
河道特征
小清河由睦里庄至黄台板桥为上游,河长22.2公里,比降为0.45/1000,属平原人工河道,济南市济南动物园以下,开始有堤防,河道逐渐展宽。黄台板桥至广饶石村为中游,河长132.8公里,比降为0.14/1000。石村至河口为下游段,河长77.5公里,比降为0.064/1000,水流平缓,受海潮顶托影响。
水文特征
据1956~1***9年同步观测系列统计,小清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40.4毫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121毫米,折合年径流量为12.7亿立方米。径流的年际变化,根据石村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6706平方公里)实测资料,最大年径流量发生在1964年,为28.6亿立方米,最小值在1968年,为1.93亿立方米,最大量为最小量的14.8倍。小清河径流量是大气降水补给,但泉水补给较为丰富,因此小清河水情变化较为稳定,径流的年内分配较为均匀。
小清河主要支流均发源于鲁中南山地,比降大,集流迅速。而干流经行低洼地区,比降小,水流平缓。如遇全流域性的大暴雨,每因宣泄不及而溃决成灾。建国后,洪水灾害最严重是1964年,此年汛期,雨日连绵,暴雨接踵,各支流洪峰流量总和达3000立方米/秒以上,酿成巨大灾害。
小清河水土流失在各支流的上游山地区较为严重,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在1.5~2.0公斤/立方米之间,下游平原区含沙量较小,一般不超过1公斤/立方米。据广饶石村水文站1956~1969、1***2~1***9年实测资料,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为34.7万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济南商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济南商朝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9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