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雍和宫历史事件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雍和宫历史事件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雍和宫是乾隆皇帝的出生地,明代是供太监居住的官房,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将它赐给了四皇子胤禛,从此成为“贝勒府”,因为贝勒这爵位并不显贵,所以胤禛只能得到明代的旧宅作为府邸,后来,胤禛晋升为“和硕雍亲王”,“亲王”是皇帝的近亲支脉,将他的府邸升级为“雍亲王府”,也换成了绿色的琉璃瓦。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胤禛即位,名号“雍正”,雍正帝迁入紫禁城,居住了三十多年的“雍亲王府”改为行宫,赐名“雍和宫”,因为这里诞生了两位帝王,后人称为“龙潜福地”。
开始是康熙年间,康熙帝在这里建造府邸赏给了四儿子胤禛,胤禛封为雍亲王,这座府邸也叫雍王府,乾隆就是出生在这里。
雍正继位后,雍王府作为帝王的潜邸,改名雍和宫。
皇帝的潜邸不适合他人再居住便改造成了寺庙,一直存在到今天。
北京的雍和宫现在香火而别旺,尤其是高考、中考还有各种大考前,来烧香的人络绎不绝,可鲜有人知的是,这座宫殿最早可没啥香火,它地理位置偏僻(当然,现在这位置可是寸土寸金),在明清两朝都算“郊区”了,而且这里见证了一位皇子的“升职记”。
雍和宫始建于明代,当时没有确切的名字,据记载,这地儿是太监们住的官房,所以位置较偏,人气儿也不高。
到了清代,康熙将这处明代太监的官房进行了装修,改建成了王府。按照清朝祖制,皇子成年后就要搬出紫禁城居住在由老爹分配的王府里,而当时的四阿哥雍正就被分在了雍王府,即后来的雍和宫。
可想而知,当时的雍正地位并不太高,否则也不会住在原太监房改建的王府里。
雍正在这里居住了15年后,突然之间(康熙四十八年),他由贝勒升级为了“和硕雍亲王”,而这座贝勒府也晋升为“雍亲王府”。
康熙逝世,雍正即位,这座陪伴了雍正数十年岁月的王府正式结束了它的使命,而雍正也没有忘记它,将它升格为皇帝行宫,改名为“雍和宫”。
雍和宫最初的作用就是雍正的王府,和宗教一点关系都没有,而雍正死后,儿子乾隆将其灵柩停放在雍和宫永佑殿中,并将雍和宫进行了改造。
雍和官在北京市安定门内东北,原为清雍正帝胤禛即位前府第。雍正三年(1725年)改名雍和宫,成为影堂,供奉清室祖先。乾隆九年(1744年)改为喇嘛庙。雍和宫建筑宏伟,共有五进院落。建筑有影壁、牌坊、山门、天王殿、正殿、***殿、永佑殿、万福阁等。其中***殿、万福阁最为突出。***殿平面呈十字形,前后出抱厦,上覆黄琉璃瓦,殿顶有小阁五座,阁内均有小型喇嘛塔。万福阁为三层歇山顶建筑,上覆黄琉璃瓦,三层房檐,四角上跷,凌空欲飞,雄伟壮观。内部有檀香木弥勒佛立像,高二十六米,头部伸至三楼。阁左右两侧有永康阁与延绥阁,有悬空阁道将三阁联成一体,布局别致。雍和宫整个建筑前部空矿开阔,后部宻集交错,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喇嘛庙。
雍和宫是清朝康熙年间(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给四皇子胤禛建造的府邸,也就是后来的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的时候,改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将灵柩停放在这里。后面因为乾隆帝也在这里诞生,雍和宫也算是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的时候,雍和宫改为喇嘛庙,还专门派了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这里的事务,并成为清***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
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1983年被***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主要由三座牌坊和五进的宏伟大殿组成,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殿宇上千间。
2022年4月3日起,雍和宫自恢复开放。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
北京的雍和宫最早建于明代。当时这里也没有什么名字,就是太监住的官房,地址离紫禁城也有点远,属于位置较偏的地界。
后来到了康熙年间,因成年后的皇子都要搬出紫禁城居住,康熙就把这块重新修缮了一下,分给了四皇子雍正。
雍正在这里居住了15年,由先前的贝勒变成了和硕雍亲王,这里也从原来的贝勒府改为雍亲王府。
在早年这里也是雍正心腹的所在地。康熙晚年,九子夺嫡,雍正为了继位不知费尽了多少心机。
所以他为了站稳脚跟,也是煞费苦心,在这块建立了个基地总部。他在这里利用心腹控制大臣,监视兄弟,刺探情报,表面上让别人看到他这里只是一个***场所。
康熙死后,雍正即位,他把这里才正式升职为皇帝行宫,改名为雍和宫。
这里走出了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所以有人也称它为“龙潜福地”。
雍正死后,乾隆继位,为了孝心将自己父亲灵柩停放在雍和宫永佑殿内。
已经是停放过老皇帝的地方了,乾隆就将其修缮,把这里王府规制改为改为皇宫规制。
将这里的主宫殿绿琉璃瓦全部换成黄琉璃瓦,把这原来的单檐改为双檐,和紫禁城里的规制是一模一样的。
北京的雍和宫最早是建于雍正年间,作为雍亲王的宅邸。雍正六年(1728年),雍亲王离世后,其子福晋即位,继续在雍和宫居住,并且将它扩建成一个寺庙,供奉藏传佛教的明教教主印度阿底峡尊者,成为了北京的著名古迹和寺庙之一。雍和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藏、汉、蒙古等多种文化元素,被誉为“北方的***”,是北京市区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宫殿式藏传佛教寺庙。
雍和宫和雍和门是一个地方。雍和门前鼓楼边上有一口高1.5米,直径2.5米,重约8顿的“大铜锅”,由清宫造办处制造。历史上曾经每到腊八节时,就用它来熬制“腊八粥”。。 雍和门位于雍和宫大街41号。 收费合理,人气旺,交通便利
雍和宫和雍和门并不是同一个地方。雍和宫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清朝时期皇帝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现在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而雍和门则是雍和宫的一部分,是雍和宫的南门,位于雍和宫大街28号(雍和宫地铁站C出口往南100米)雍和宫内。因此,雍和宫和雍和门是不同的地方,但它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北京雍和宫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寺庙,每年腊月八日会在庙内举行施粥活动。这一传统始于明朝,因为该日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寺庙依照佛教教义,认为施粥可以令万民圆满。同时,冬天气候寒冷,人们的生活条件艰苦,施以热粥可以让人们温暖身心,增强抵御寒冷的能力。
在这个节日中,信众们会在庙内点起烛灯、焚香,祈求心愿,并争相去领取粥食,认为这可以带来好运和福气。腊八施粥活动已成为雍和宫的一大特色,也成为北京市民迎接新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雍和宫历史***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雍和宫历史***简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9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