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杜甫晚唐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杜甫晚唐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杜牧唐末宋初,杜甫晚唐现实主义,从高祖武德元年至武后长安四年,共八十六年,是为初唐,四杰归入初唐诗人,不另外提开。从中宗神龙元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共六十五年,是为盛唐。杜甫卒于大历五年,故以这一年来结束盛唐。从大历初至文宗大和末,共六十四年,是为中唐。以后七十一年,才是晚唐。按照高棅的分法,称为“四唐”。现在一般都用四唐说。高棅的四唐分法,只是按照唐代国家形势之兴衰而划分的年期,所谓初、盛、中、晚,不能理解为唐诗风格的分期
历史上有“李白盛唐,杜甫晚唐”之说。
1.两者年龄不同,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卒于762年处在盛唐时期。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卒于770年,处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2.两者李白和杜甫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李白的年代,国家强盛,开疆拓土,四方臣服,李白游历名山大川,写下了众多具有爱国主义,浪漫主义情怀的诗词歌赋。杜甫所处时代,“安史之乱”,边疆战乱,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苦难。
3.写作风格不同:
李白的风格既豪迈奔放,浪漫轻心,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史为“诗仙”。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反映当时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写实主义大诗人,史称“诗史”。
杜甫出生在盛唐,历经了唐朝的由盛转衰。
那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分别被后人称作“诗圣”、“诗仙”,二人合称为“李杜”。因为其经历了唐朝著名的安史之乱,亲眼目睹了战乱下的民不聊生和人间疾苦,所以在他诗作中我们常常能够读到类似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感怀于天下,忧国忧民的句子,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时代背景: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处于中唐。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杜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杜甫一生经历了盛唐、中唐两个时期。杜甫一生基本都处于盛唐,在生命的最后四年是在中唐,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杜甫晚唐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杜甫晚唐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