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枣阳红色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枣阳红色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襄阳市十大红色教育基地排行。
1水星台位于樊城区定中门,是湖北省重点保护的文物,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襄阳烈士陵园位于襄城区。
3雕龙碑遗址位于枣阳市。
4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大悟县城关镇。
5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位于老河口北京路。
6谷城薤山旅游度***村位于谷城县薤山。
8枣阳烈士陵园位于枣阳市。
9张自忠纪念馆位于宜城市襄沙大道。
1***7年9月,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武汉空军后勤部的一个雷达修理厂正在此处修建营地。随着***的一声巨响,一座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被发现。其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技艺之精湛、学术研究价值之高,都震惊了世界。
(编钟)
尤其是其中保存完好的大型打击乐器编钟,更是被称为“世界第8大奇迹”。在墓中一共发现了65个悬挂着的编钟,分为上中下三层,由3根桐木结构的圆形立柱和彩绘青铜佩剑武士支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数目最多的一套编钟。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尽管这套编钟深埋地下两千年,但依然熠熠生辉。其发出的悦耳之音,依然能绕梁三日,余音不绝,让人心驰神往。
同时,曾侯乙墓中还出土了372件玉器,有些玉器长达半米,宽近10厘米,厚达半厘米。有些玉器则只有1厘米长,宽0.25厘米,高只有0.6厘米。不过这些玉器都雕刻精美,材质上层,造型构思巧妙新颖,纹饰丰富瑰丽,雕琢技法多样。
特别是在曾侯乙嘴中发现的21件小巧玉器,可谓巧夺天工。这些小玉器都被圆雕成了六畜形状,共有玉牛6 件,玉羊4 件,玉猪3 件,玉狗2 件,玉鸭3 件,玉鱼3 件。
1***8年在湖北省随县发现了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葬,出土了国宝级的文物--曾侯乙编钟,还有多达15000件的文物,出土文物之众,种类之繁多,说明他生前之奢华程度,人们又在其口腔里发现了21件小玉器,这是何意? 真佩服古人是怎么把这21件小动物放到已经死去了的曾侯乙的嘴巴里;这在古代叫饭含,是中国古代丧葬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丧葬仪式,在石器时代就以出现,商代最为盛行,那时的习俗是死者的口腔里不能空着,不能没有吃的,所以人死后口里一定要塞一些东西进去。夏时用贝,到了周时改用玉了,也有用珠、谷物或者钱币等等。
塞进去的东西也是有讲究、有等级的,饭和含是两种不同的形式,饭指的是能吃的东西,据《周礼.地宫.舍人》记载,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含也即琀,当然就不是吃的东西了,《说苑.修文》里说,天子含珠、诸侯含玉、大夫含玑、士以贝、庶以稻;这些都是根据死者的地位来决定的。
曾侯乙虽为地方诸侯,但也是富甲一方,生活极度奢靡,口里塞那么多的小动物,是希望在阴间继续享受生前的生活,有享用不尽的美食。
曾侯乙,姬姓,氏曾名乙,他是战国时期曾国的国君,又称之为“随国”。故地在今湖北省随州等地区,国君始祖为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爵位为侯爵,后来被楚国所灭。
由于文献对曾国的记载较少,所以现在已经无法判断曾侯乙是曾国的第几代国君。不过根据考古出来的文献记载,曾侯乙葬于公元前433年,离今已有将近2500年的历史。
在1***8年,考古学家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区西约一公里处的擂鼓墩发现了这座曾侯乙墓,经过长达数月的挖掘,墓***出土陪葬品15404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
当时,考古学家们挖掘时,还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曾侯乙的嘴里为什么含有很多玉做的小动物,人们还特意做了一个统计,共有21件,包括:小玉牛6个、小玉羊4个、小玉猪3个、小玉狗2个、小玉鸭3个、小玉鱼儿3个。
对此,很多人肯定会很好奇,曾侯乙为什么要在嘴里放这么多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一是有人认为曾侯乙是一个非常贪吃的吃货,所以在死后也特意要把这些美味食物含在嘴巴里面,这样到了阴间他也可以继续享受这些美食。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却不够严谨,所以便有了第二种说法:说是在中国古代流行这样一句话,叫做“生以为佩,死以为琀”,就是说人活着的时候会把玉作为饰物佩戴,死后则将其含在嘴里。这个放在嘴里的玉,就被称之为琀。
根据史书上记载,从商朝开始,人们把开始玉视为通灵之物,生前佩戴可以辟邪避灾,死后含在口里可以含笑九泉。因此那个时候的王侯士大夫死后,不仅要把生前佩戴的玉器带入地下陪葬,还会再口中含一只玉蝉,叫做玉琀蝉。
压舌自古就有,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仍然有这样的习俗,只是时过境迁,方式有所改变,尤其是年轻人,渐渐忘记这些习俗及其意义。
从自身经历来说说这件事。
大禹老家是农村,前段时间一个街坊过世,都是没出五福的关系(下一个问答会说说五福等相关问题),老妈过去帮忙。事后打电话来给我说,这位街坊的伯伯含的也是一条小鱼,人去世都要含鱼啊。为什么要说“也”呢,前几年舅舅病世,也是含的一条人工做的小黄鱼。要说为什么要含这个,父辈,甚至更老的老人也大多不知道了,只知道习俗就是要有这个环节。除此之外,人死要穿寿衣寿服,却不能穿***内衣,老人的说法是***裸来,***裸去,我又觉得这和要穿外衣又有些矛盾了。
咨询过老人家,都说不清为什么要含东西,更遑论为什么是鱼却不是其他动物了。当我看到这个曾乙候的题目以后,再次咨询家中长辈和比较熟悉殡葬礼仪的老人,又去查证一些资料,道听途说一番,才来做这个分享。如有错误,请指正补充。
很多人已经知道,古人,尤其是有身份的人,去世的时候是要塞全身九窍的,我们说的七窍仅仅指的是头部,全身有九窍,包括排泄器官和***。放在嘴里的叫做压舌,也叫饭含,这叫做玉琀,其实普通饭含和玉琀是有区别的,显而其见,贵重如玉的才会被称为玉琀。
看过一些考古的资料和报道,玉琀的仪式从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主要是石、珠、贝等东西,很少有五谷粟米,显然前者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殷商时期大多以蝉、蚕、鱼等形象为主,到了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动物形象更丰富多彩起来,达官贵族更是以玉质物件作为压舌。这也主要是由玉所代表的寓意来决定了它的身份。玉有着美好的象征意义,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曾乙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曾国,也就是随国的显贵!所以,在其嘴中发现大量动物影响的玉琀也是很正常的。玉琀的数量、质量、形象,与死者的身份地位有直接关系。这曾乙侯是西周周文王重臣好友之一的南宫括的后代,可谓是家族显赫至极,更何况随国曾救过楚昭王。楚昭王也是一位贤君,在历史上的口碑极佳。由此可见,曾乙候当的起如此厚葬。
玉琀中,无论是什么形象,都有极丰富的寓意。蝉,代表高洁,同时也寓意着早日投胎重生;牛羊马等象征着富有,衣食无忧;鸡狗等我倒觉得和阴间开道有点关系,同时这两样也有其他象征意义,应该我是忠诚、拥护、财富等等……我没有找到具体寓意,只是自己揣测而来,可怜这种民间文化形态竟然查资料都难查到,难道要断了吗?
另一方面,这人死堵塞九窍,据说有延缓身体衰败腐烂的作用。至于是真是***就不得而知了,毕竟现在人很少有长时间停尸的习俗,但是在古代这是有的,我们无法以今论古,毕竟时代不同,一切皆有变化。
有了前面的理解,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邻居伯伯和舅舅去世所含的小鱼了。一个是“鱼”同音“玉”,可能是代替玉的意思,毕竟普通人家不会真的拿好玉随着过世的人一块埋葬的。另一方面,鱼也有富有,自由等寓意,也算是一种美好的希望。至于“生理意义”应该不大,现在一般都是稍一停搁就要花化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枣阳红色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枣阳红色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