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夏的著名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西夏的著名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个人认为西夏王朝的重大***有两个:一.西夏开国。唐朝初,党项羌受吐蕃势力之威逼,向唐王朝请求内徒,于贞观年间举族内迁,此后历经200年,党项羌才在今陜西北部和甘肃庆阳等地安定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了起来。唐末,党项羌已发展成为一个足以与中原地区相抗衡的夏州割据***,五代时中原多故,王命不及,党项夏州***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不断进取,经继元昊的祖父、父亲两代人的苦心经营,其势力进一步加强,疆域得以拓展,至元昊时期,党项***已发展成为一支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完全可以与北宋、辽鼎足的割据势力。在此基础上,元昊经过改姓建制,创立文字、秃发易服、更定礼乐等一系列突出***独立性与本民族特色的准备之后,于1038年正式建国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西夏语称"大白高国",由于其疆域在以西,故史称西夏。这是一个曾经兼收并蓄有过盛极一时文化的王朝,元昊接受了宋的先进文化,并根据党项的民族特点确立了一套政治军事制度,元昊与辽,宋之间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均取得了胜利,形成宋,辽,夏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蒙古灭西夏。使西夏王国走向灭亡的是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自公元1203年至1226年,成吉思汗先后对西夏发动了六次进攻,且来势一次比一次凶猛。西夏皇帝率领全国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保卫战,最终因弹尽粮绝且遭遇强烈地震而无奈投降。蒙古铁骑虽然最终攻破了西夏,但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兵将死伤无数,成吉思汗本人也在伐夏过程中死去。所以蒙古兵占领了西夏都城后,屠城以泄愤。
西夏总共发生过两件大事,下面我来给发家说说吧!
大宋结局的时候是宋夏互市榷场重开,对应的时间线是庆历五年二月。
而后根据他们说的,元仲辛等五人入夏之后追上了赵简,而且在夏境内还会遇到秘阁的另一斋。
这样看来他们肯定不止救回王爷,还会顺便在夏搞事情的。
庆历五年这一年,西夏境内发生的比较重要的大事有两件,一件是野利旺荣、野利遇乞兄弟被杀,一件是李元昊之子阿理谋逆。
我猜,这两件事会不会被写进大宋的剧本里,会不会和秘阁有关?会不会是他们在背后策动的呢?
野利旺荣兄弟的死据传说是种世衡用的反间计,我之前看小组里有人说种世衡是元伯鳍的原型(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对应上的),那现在元伯鳍死了,这出反间计会怎么写呢?
还有阿理的谋反,《西夏书事》里就记了一句话,看来是并没有引起什么***浪。不过大延琳起义在《辽史》里也就一两句话,愣是被王倦编成了韩断章偷天换日、借壳重生的一出大戏。阿理的事如果想写肯定也能扩展出来。
子阿理谋逆,杀之,及妃咩米氏。
咩米氏,曩霄第四娶,生子阿理,无宠,屏居夏州王庭镇。阿理年渐长,谋聚众为乱。其党卧香乞以告,曩霄执阿理沉于河,遣人赐咩米氏死。
蒙古灭西夏之战
蒙古灭西夏之战,又称蒙夏战争,为蒙古帝国扩张中的一场战争。战争分为三个阶段:蒙古首次侵西夏、西夏短暂臣服蒙古和蒙古再度入侵西夏。最后以西夏灭亡告终。 西夏原为位于中国西北的一个国家,并且与一北方游牧民族克烈部非常友好。但是统领乞颜部的铁木真于1203年灭了克烈部,使西夏。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国号大夏、邦泥定国(西夏文:,拉丁转写: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或白高大夏国(西夏文:)等,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朝代。主要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族、回鹘族与吐蕃族等民族在内的国家。因位于中原地区的西北方,国土占据黄河中上游,史称西夏。
一、得姓及建国始末
西夏,本魏拓跋氏之后,当唐僖宗时,远祖拓跋思恭为夏州偏将,因从讨黄巢有功,受赐姓曰“李”,拜夏州节度使。思恭卒,以其弟李思谏为节度使。梁开平三年,思谏卒,其子彝昌拜节度使。明年,其将高宗益杀彝昌,军中立李仁福为节度使。仁福卒,其子彝超立。彝超卒,弟彝兴立。
宋太祖建隆五年九月,彝兴卒,以其子克叡为定难军节度使。克叡卒,其子继筠袭位。继筠卒,弟继捧嗣位。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五月,李继捧朝宋,其弟继迁叛走地斤泽。端拱元年五月,赐李继捧国姓赵,名保忠。淳化二年七月,李继迁奉表归顺,赐以国姓,名保吉。又赐其弟继沖以国姓,名保宁。端拱四年,赵保吉叛降契丹。
端拱十六年五月,赵保吉死,子德明嗣。德明归款,以为定难军节度使。明道元年,德明卒,子元昊嗣,是为夏景宗。景祐五年,赵(李)元昊称帝於夏州,西夏享国自是年始。
二、宋、夏构怨
康定元年,元昊寇延州,陷塞门诸呰,又寇三州。庆历元年,元昊寇渭州,宋、西夏大战於好水川,宋将任福败死。
庆历八年,元昊被弑,子谅祚嗣,是为夏毅宗。治平三年,夏人寇庆州,又寇大顺城。治平四年,谅祚卒,子秉常立,是为夏惠宗。
元丰五年,夏人入寇,士卒、役夫死者二十余万人。元祐元年,秉常卒,子乾顺嗣,是为夏崇宗。宣和六年,夏称番於金。
绍兴九年,乾顺卒,子仁孝嗣,是为夏仁宗。绍熙四年,仁孝卒,子纯祐嗣,是为夏桓宗。开禧二年,夏襄宗安全废纯祐自立。
三、蒙古灭夏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 。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 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共计346年。
唐末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 陆续占领河西走廊诸州。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 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崇宗时期,大权掌握在梁氏母党手中。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 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西夏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胁。
从宋初李继迁到李元昊建国,党项社会完成了由氏族公社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的转化时期。 元昊建国标志着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领主制,乾顺以后,进入封建地主制,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从清末开始,对于西夏的考古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十分热门的西夏学。
《西夏书》是唯一一部以纪传体形式撰写西夏史的史书,清代学者周春所著,内容记载了从唐代节度使时期至西夏王朝的历史。[1]
自宋代以来,史家认为西夏国是割据***,不承认它是一个独立***的王朝,所以史家在编史时,一直遵循尊宋贬夏的惯例,绝不给予西夏史“正史”的地位。专书方面,其史体不用纪传体编写,而是***用编年体、纲目体或纪事本末体等体裁编写,纪年均以宋、辽、金年号为正统,西夏年号为附庸。正史方面,或列入《外国传》,或列入《载记》中,绝不会将西夏史与其它正统王朝置于相平等的位置
了解研究西夏史,一定要知道李范文。是享誉海内外的西夏学大家,研究涵盖西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考古等诸多领域。治学60年间,专著、合著、主编、参编数十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以《同音研究》、《夏汉字典》、《宋代西北方言》、《西夏陵墓出残碑萃编》、《西夏通史》、《西夏研究》(1-8辑)等为主要代表作。
著作
《夏汉字典》
《同音研究》
《同义研究》
题主问党项怎么占有四州之地,以及如何建立西夏的,看了其他答主,好像都有点言不对题,猴格来简单粗暴一下。
这八个部落在北周隋朝时期都是各自发展的,有的是依附吐谷浑当小弟,有的投靠中原朝廷接受羁縻的。等到吐谷浑被中原王朝修理的削弱了,党项羌倒逐渐强大起来,经常的骚扰中原西部边境。
这些归附的党项人就开始帮着朝廷打击吐谷浑,等吐谷浑灭亡后,吐蕃又崛起,一直侵蚀党项羌的羁縻州,党项羌被逼无奈开始向陇右东北、关内道北部迁徙,元昊家族所属的拓跋氏就是从这个时候迁徙到庆州一代的。
到了李治在位时,这部分党项人又迁徙到银州,唐朝设置静边州都督府安置他们,以拓拔赤辞的后裔拓拔后那为都督。
也就是说,党项人在夏绥盘踞生活,但他们不拥有夏绥诸州,拓拔家能够占有四州之地要感谢黄巢。
原因就是有***,有明主,还有就是党项人的生活习惯,不喜欢打打杀杀!
1、有***:西夏当时国土中有能够当钱花的青盐,相当于自带一棵摇钱树,钱有了!
2、有明主:两位牛逼人物,一位奠基人拓跋思恭,一位缔造者李元昊!
3、生活习惯:党项人的日常就是:风吹草地见牛羊,晚上生起一堆火,再撒点孜然面,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4、当然也和后期宋朝国力减弱有关!
为什么呢?分析如下:
党项是中国古代西北的一个民族,其语言西夏语属于藏缅语族。在唐、宋时代,被***认为是古羌族的一支,又称作党项人。
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朝代,虽然周围都被辽、宋、金、蒙古等大佬环伺,却硬是凭借强悍的生命力,比面积更大的辽、金更长命。
“远看一堆土,近看土一堆。”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戏谑地打趣散落在贺兰[_a***_]麓,形如金字塔的西夏王陵
西夏是《二十四史》中唯一没有记载的王朝,历经十帝。很多人对它的了解,都只停留在金庸的小说里,
引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党项人建立西夏国的方式也不例外。
关于党项族最早的汉文文献记载:党项为汉朝西羌的后裔。早期的党项族生活方式比较落后,生活质量的高低由大自然决定。
“党项"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墙"。”—— 隋书·党项传
由于生活物资的缺乏,党项人不得不对外扩张,但是在扩张的过程中总是被人欺负。便有了找个靠山的想法: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于是在隋朝建立后就投靠隋朝,在唐朝建立后,投靠唐朝。党项各族见有了靠山的族人生活质量比自己要好很多,便形成了投靠唐朝的运动。唐朝对投靠的党项首领予以加官晋爵,赏赐颇丰。
在寻找靠山的过程中,党项族逐渐由散落的部落形成氏族的联盟: 拓跋乞梅居庆州,号东山部;拓跋朝光居夏州,号平夏部。不论是战斗力还是氏族的经济都得到了强有力的提升。
党项人在找靠山的过程中,还是比较聪明的:隋文帝时曾经攻打隋朝,被打败,便臣服务隋朝。在唐朝时因当地官吏***腐化,党项人起兵,被镇压。
在平定黄巢起义时,因收复长安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定难军节度使的首府是夏州,统领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拓跋氏被赐给姓氏李,从此这些拓跋党项羌人的首领拓跋氏就改姓了李氏。
党项族人从被封为节度使后,为后来的建国称帝提供了基础,也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朝廷无暇顾及,势力不断壮大。
经过五代十国的战乱,党项势力进一步增强。宋朝建立后,党项人依旧臣服于宋朝。公元980年,党项族的首领、定难节度使李继筠病死,李继筠的儿子幼小,被族叔李继捧篡位,继承了定难节度使。公元982年,李继捧率族人投附宋朝,献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李继迁逃亡自立。宋太宗想要借此机会完成国家统一,不成想事与愿违。
李继迁在刚开始的战争中接连战败,李继迁总结经验后决定和辽朝合作。因辽国的威胁要大于党项,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宋太宗便安抚李继迁: 复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国姓赵,赐名赵保忠。李继迁的势力在宋辽战争中得以休养生息。在休养完毕后,又开始对宋作战,并逐渐收复了绥州、银州、宥州、夏州等地。
西夏国灭亡后,遭到了蒙古灭族灭种式的***,毁坏城市,焚烧文化,于是造成了西夏国消失的样子,其实西夏国一直存在于史料中,并有较完整的记录,西夏的遗迹也有很多考证和发掘,现在还有个羌族,就是当年西夏国的遗民,一直生活得好好的。
图为西夏都城黑水城遗址。
二十四史里没有西夏国史,这是事实,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著的纪传体史书《隆平集》,就记载了西夏,宋枢密使田况所著的《儒林公议》记载了西夏国事,南宋李焘著的编年体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记载了西夏,元修的《宋史》里有《夏国传》,《辽史》和《金史》均有《西夏列传》,还有西夏军书《贞观玉镜统》。
图为西夏铜火炮,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一尊铜火炮。
明朝嘉靖时期修的《宁夏新志》,非常详细记述了当年的西夏国和众多遗迹,比较丰富,特别是清人吴广成历十年修的纲目体西夏编年史《西夏书事》,集其正史、野史、笔记杂录等,最为丰富,是目前研究西夏最重要的史料,所以有人说,西夏的往事被翻起,是从道光年间刊印《西夏书事》开始的,所以又有了晚清《西夏纪事本末》和民国的《西夏纪》问世。
图为宁夏贺兰山麓中的西夏帝陵。
清时西夏书籍问世同时考古也展开,还一度形成“西夏热”,比如武威清应寺发现西夏国书,西夏***发掘,黑水城遗址发掘,但当时国人缺乏对西夏的了解,很多珍贵的文物都被西方列强搜刮,比如前面说到的西夏军书《贞观玉镜统》,真正躺在俄罗斯,就是当年老毛子偷走的,又一次掀起西夏热是在70年代,宁夏西夏王陵的发掘,考证和出土大量文献和文物,中国对西夏研究少于外国的现状才得以改变。
西夏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而且存在了一百八十九年,曾经还是一个比较强大而辉煌的存在。
西夏诞生于1038年,灭国于1227年。它是由党项族在中国的西北建立的一个王朝。西夏前身的夏州***曾经臣服于唐朝、五代十国时期的诸国以及宋朝。
党项族原本居住在四川的松潘高原,在唐朝时期迁居到陕北,如果不迁居陕北,如今应该也就是藏族了。因为协助唐朝平乱有功,被唐朝皇帝封为夏州节度使。
夏州的***到了北宋时期,原本重文抑武的北宋眼见夏州***是个软柿子,也忍不住一口把他吃了。夏州***正式被北宋消灭并吞并,但是夏太祖李继迁不甘心成为北宋子民,不愿意愿意投降而再次立国,因为惹不起比自己强大太多的宋朝,转而投效了辽朝,得到了辽朝的册封。然后背靠辽朝向南发展,侵入宋朝疆域,占领兰州、河西走廊等地区。
一旦有了自己的地盘,也兵强马壮了,夏***就不甘心继续寄人篱下混饭吃了。于是着手建立自己的王国,那就是西夏国。
公元1038年,夏景宗李元昊正式立国称帝,建立了大夏王朝。因为这个王朝地处宋朝的西北边陲,所以宋朝历史将其成为西夏。
西夏立国后一度也是风光无比,不但跟宋朝作战,也跟辽朝作战,而且还每战皆大获全胜,逐渐的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可惜的是当下井中去世之后,西夏的大权旁落到了太后党的手中。
于是西夏发生了皇权与外戚后权的争夺,逐渐陷于内乱之中,北宋趁机讨伐、反攻西夏。但是富得流油却是一个战五渣的宋朝,并没有能够趁乱击溃西夏,反而被西夏成功抵御并击溃。
随后金朝在北方崛起,并灭了辽朝、北宋,西夏迫于形势,臣服于金朝。获得了金朝赏赐的不少土地。就在这种极端形势下,西夏巧妙的通过示弱与金朝建立了夏金同盟,在大金的铁蹄下存活下来,还在夏仁宗天盛年间后建立了天盛盛世。
不过历史的兴衰总是唇齿相依的,后来蒙古帝国崛起,六次入侵西夏,拆散了夏金同盟后,西夏与金朝自相残杀。蒙古趁乱不断打击、削弱夏、金两国,并于公元1227年(西夏保义二年)灭亡了西夏。西夏从此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夏的著名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夏的著名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