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趣的历史事件古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有趣的历史事件古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说到调皮有趣的诗词,立刻想到苏老夫子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蝶恋花,真能让人体会到东坡性格中的谐趣豁达,读来颇能引人会心一笑。
诗的上阙写出了暮春时节燕子翻飞,绿水环绕的盎然生动的乡村即景。于伤感中又体现着豁达,似乎听到东坡老先生在殷殷劝慰: 虽然美丽春景即将逝去,但是百花凋残后,到处是茂密青翠的芳草,还有潺湲环抱的绿水,何必为此而伤感呢?
这首词最可爱而有趣的还是下阕。绿水环绕的人家里,高墙内传来佳人荡秋千的欢声笑语,啊,那银铃般的笑声如此清脆甜美,想必那女孩一定是既妩媚娴雅、又娇俏可爱的吧。只是这院墙如此之高,怎么能看到心中佳人的样貌呢?真是急煞人也!好恼好恼哟~~
感觉苏东坡这首小词,简直可以写一部暖伤又温情的爱情小说了有没有!真的,那种高超的艺术手法一藏一露,既扬又抑,令人浮想联翩,描绘出一种绝妙的,瑰丽的,诗意的生动画面,灵动,率真又谐趣,将男女间那种微妙的“单相思”用短短几行字表达的淋漓尽致,而“多情却被无情恼”又是极富人生哲理的总结与感悟!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这是世之常情。幸而“天涯何处无芳草”,我们还有芃芃的芳草可期,何必伤感!当你遇到不开心的时候,愿这首东坡的小词能够让你豁然开朗,会心一笑,然后积蓄力量,去追求属于你的“天涯芳草”~~
玩诗词就叫文化人了?
《咏雪》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有唐人,不知何许人也,信口偶的,朗朗上口,名垂千古,世人随称之为打油诗,称其为张打油。此诗描写雪景,由面到点,由颜色而及神态。虽咏雪,然全篇无一“雪”字。贴近生活,生动传神。格调诙谐幽默,让人顿觉诗词也可雅俗共赏。
读书人的事能叫乞吗?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安的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想我老杜也有张口的时候!!!我的年岁已过半百了,这时恰是秋天的收获之季,我本该不会饥寒交迫了呀!请问你彭州牧,你何时才能来接济兄弟一下啊?
苏轼有趣的事儿咱知道的不多哈,不过,有一件事挺有意思的,少年时代听人说的,至今记忆犹新。
话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喜迎新郎,结婚了,当哥哥的必须高兴啊!
作文人的,都喜欢咬文嚼字,来点文化游戏,就连洞房花烛夜亦不例外。
苏小妹那天夜晚给夫君出了个难题,考考他的文化水平,对对联,如果对不上,别想进门抱美人啊、
苏小妹紧闭大门,在里面轻轻说出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夫君抓耳挠腮,不得要领,很是着急。
苏轼悄悄藏在黑暗处,怕的就是妹夫受难为,果然遇到了难题。
可当哥哥的想帮忙也不能吭声啊,眼看妹夫迟迟没有答案。
看到身边的花池, 他灵机一动,抓起一块石头扔进花池,打破了水面的平静。
妹夫一看,来了灵感,说出下联:投石击破水中天。
苏辙《栾城集》:「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搴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谁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为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苏辙寥寥数语便描画了一个随性随心的少年苏轼。想象一下出门巡山踏水时那个总是跑在最前方的身影,所爱之处不得至,便要郁闷上好几天。一个陶冶山林间自得其乐,「适意为悦」的人,必定也是一个洒脱自洽的人。这世界上于他而言,好玩的有趣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他内心饱满,所以一花一叶都能得其意而悦之。
一个有趣的人并不仅仅在于言语活泼诙谐,更在于内心,内化方能外现。
《渑水燕谈录》载:子瞻通判钱塘,尝权领州事。新太守将至,营妓陈状,以年老乞出籍从良,公即判曰:「五日京兆,判状不难;九尾野狐,从良任便。」有周生者,色艺为一州之最,闻之,亦陈状乞嫁。惜其去,判云:「慕周南之化,此意虽可嘉;空冀北之群,所请宜不允。」其敏捷善谑如此。
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正是其仕途不得意之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所以只能出任地方官。「新太守将至」即指离职之前,多少有些感伤。而有一个营妓以年老色衰为由乞以从良。苏轼应允了。「五日京兆,判状不难」所用乃张敞之典,亦是自谑之语,虽然他即将离职,但是允其从良,还是办得到的。赵令畴《侯鲭录》卷八:「钱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号曰九尾野狐。」「从良任便」不无戏谑,虽然我准允你从良,但是口头上还是要开一下小玩笑的,这就是子瞻。
然而有此前例,一周姓艺妓便也想要从良。前面那位营妓有年老色衰为由,从良便从良吧,但是这位周姓艺妓,色艺双绝,若是允其从良,难免名不正言不顺;若是不允,又显得偏袒无情了些。机智的子瞻怎么可能无法呢?连用「周南之化」「冀北之群」两典,既赞美了周姓艺妓想要从良的想法,又全其脸面,我不准允,是因为你太优秀了。既解释了自己不能允其从良的缘由,又不失公正,可谓得体。
短短两句,既见学识,又见性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趣的历史***古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趣的历史***古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