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平凡的世界》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平凡的世界》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5年开始创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 2、作品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一版于1986年12月在文联出版社出版;第二版于2012年3月在北京十月文艺于出版社正式发行。 3、作者简介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岁。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讲真的会不会是……
虽然在下把《平凡的世界》书籍和电视都看了一遍,但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去求证过。
路遥写得故事的确会无限贴近生活,每每读那些文字总会让人感触,让人忍不住想哭。
***里孙少平为坎坷的命运呐喊与仿徨时,总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总会觉得命运不公,但在那平凡的世界里,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这般可怜。路遥的爱心不能施舍给一个人多一点,没有眷顾任何一个角色,因为那样就让读者更加觉得命运是不公,所以路遥笔下每一个人运气都有那么一点点苦乐交织,短暂的幸福生活总会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深信光景会越来越好!政策的一步步开放让他们在土地上大有作为!他们不在局限于吃饱穿暖,还要成为万元户,有钱人!(就以孙少安为例)
***里的田晓霞是这样一个女子,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里,从小受父亲思想的熏陶,会看书读报,期间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待问题具有批判性,这就是早一代知识青年的例子,一个善良、温柔、舒雅的女子,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大学的那批人,他们的思想决定是进步的。他们。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很执着,但。最后不幸在抗洪抢险中,作为报道记者进入实地,为救小孩而被洪水冲走,这天大的不幸给人以沉痛的打击。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田晓霞和孙少平的故事注定是个悲惨的结局,两个知识、生活脱节的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说白了也就是没有共同语言,(当你讲一个很好笑的笑话而你的另一伴却听不懂,那是莫大的悲哀!)***的第二部也写到了孙少平与田晓霞相爱到为琐事争吵的过程,这虽然不可避免,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两人的生活节奏、思想意识出现了冲突和矛盾。
而路遥选取一个田晓霞被洪水冲走的宿命可能真的是取于当时洪灾或者就是一个随机的灵感!有待进一步查证。
(欢迎评论留言转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平凡的世界》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平凡的世界》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