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红楼梦》人物传记刘姥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红楼梦》人物传记刘姥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刘姥姥是板儿的姥姥,也是贾府家的远房亲戚,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所以就带着板儿去了几次贾府,还参观了大观园,第一次去的时候,王熙凤还低给了刘姥姥不少的钱财,然后再去和贾母以及大观园得姐妹们游玩了大观园,幽默风趣赢得了大家的喜爱,红楼梦结尾,为了报恩还把贾巧姐从妓院救了出来。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他的第一次出现为王熙凤女儿起名“巧姐”就是为后来搭救巧姐做铺垫的。
作为一个身处社会最底层的人,第一次到了大观园,虽然受到了诸多讽刺和嘲笑,但是刘姥姥宅心仁厚,离开时在受到贾家的赠送后,感恩戴德,在听说贾家遭难后,义无反顾的倾家荡产也要救赎巧姐。这也说明红楼作者对势力小人和落井下石者的的憎恶,也同时讴歌了劳苦大众的善良质朴!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曹雪芹自小生活在大富大贵之家,落难后饱尝了世态炎凉,在少说中展现刘姥姥的知恩图报也是讽刺了现实社会!
初中时读红楼梦,感觉刘姥姥就是个厚着脸皮去亲戚家蹭吃蹭喝还要顺东西的老太太,那时对她全无好感。
高中时再读,感觉她就是一个开挂的神人,口才、眼色、反应、随机应变,察言观色,样样都是一流,尤其是“一进大观园”那段,简直就是教科书一样的外交家、谈判家的教材,这时对她开始有些改观了。
等后来自己上了大学、走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体验了生活的艰辛,接触了人性的黑暗,这时再看刘姥姥,已经完全不是当初那种感觉了。
按年纪,刘姥姥应该和贾母是同龄人,到了这个岁数,早就该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了。可为了让家人的生活能稍稍的好一点,哪怕只能好那么一点点,她也愿意放弃自尊,去贾府求人。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看起来场面很热闹,大家都很开心。可贾府众人几乎都是抱着看戏、耍猴的心态在看刘姥姥。
刘姥姥这么大的年纪了,却还要一直在演小品、说相声、讲笑话,只为了逗笑大家,让大家开心,当时贾府的人都在笑,可我感觉一点也不好笑,只有心酸。我有时在想,她在回家的路上,看着板儿的笑脸,回想自己在贾府的言行,想到自己这么大的年纪,还要这么辛苦,她会不会心酸落泪呢?而且刘姥姥心胸很开阔,尽管在妙玉那里受到歧视,可她竟然一点也不生气。
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长寿吧。我一直很讨厌妙玉,感觉她太清高,太自大了。刘姥姥只是在她那里喝了一杯茶,她竟然就把那个杯子扔了,真是太过分了。她有什么资格这样歧视刘姥姥呢?如果换成我是刘姥姥,恐怕当场就要掀桌,***了。
关于妙玉最后的结局,虽然曹公没有明说,可根据判词,一般都认为她被强盗掳走,卖进了妓院。不知在以后那些苦难的日子里,妙玉会不会想起那个大家一起喝茶的日子,会不会想起那个被她歧视的普通农妇,会不会想起那个只是因为刘姥姥喝过一次,就被她扔掉的茶杯呢?而且,刘姥姥最让人感动的,是她有一颗感恩的温暖之心。
王熙凤尖酸刻薄、心狠手辣、又毒又刁,薄情寡恩,没几个人真心的喜欢她。可是就因为在刘姥姥有难的时候,帮过她一次,刘姥姥一直记住这份情,所以最后收留了她的女儿,给她一个还算好的结局。
我自问,如果我是刘姥姥,不一定能这样。想来刘姥姥年少的时候,应该是一个温柔、体贴、善良、热心的姑娘,人生如果真的能遇到这样一个姑娘,也算是一种***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红楼梦》人物传记刘姥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红楼梦》人物传记刘姥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