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历史***给我的思考,历史***给我的思考启示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事件给我的思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事件给我的思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从历史中人们能学到什么?
  2. 诸葛亮悲剧的启示?

从历史中人们能学到什么

遵循规律比历史经验重要,借鉴历史规律比借鉴历史历程重要。因为,历史经验往往会受历史条件的局限,难以形成客观认知和把握历史规律,而遵循规律则能从本质上解释和把握历史,客观地认识历史,同时,又可以检验历史、借鉴历史和指导现实社会发展.....

黑格尔有句名言:人类可以从历史中得到的借鉴,就是无法从历史中得到任何借鉴。

历史事件给我的思考,历史事件给我的思考启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这句话说的不错,在大部分情况下,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之于我们确实无用。历史前辈们犯过的错,后人还是会接着犯,而且是一犯再犯。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是纵观历代皇帝,哪个能百分百做到这一点?有多少亡国之君重蹈后汉的覆辙?普及到我们普通人,又有谁不喜欢听别人的阿谀奉承,而喜欢别人骂你,挑你的毛病?

西晋南渡之后,不少朝代都把南京作为都城。但后世只要是把南京当首都的,统统是短命的王朝。这一点熟读历史的人岂会不知?然而蒋介石却也能犯这个错误。

历史事件给我的思考,历史事件给我的思考启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国历史上出现过400多位皇帝,大大小小几十个朝代,但没有一个王朝能长久存在。所谓宏图霸业,万事功勋,百年之后也不过是梦幻泡影。但历史上总有人愿意前赴后继,去争夺那至高无上的地位与荣耀。然而胜利者君临天下,失败者粉身碎骨。

所以历史真正的作用,并不是用来借鉴。

那历史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历史事件给我的思考,历史事件给我的思考启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能够给予你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能够让你在事情尚未发生之前,就能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对事情做出判断。

历史能给你带来智慧,能武装你的头脑,却不能帮你逢山开路,遇河搭桥。

其实答案,都在书里面。也许有一天你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历史的浩瀚,是由山川湖海所承载。现实的生活,也将成为模糊不堪的历史。

历史能让我们学到什么?我不想去重复那些知兴替之类的话了,因为历朝历代的兴衰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我们到底从历史中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我拿一个邻国来说,曾让我痛恨,如今痛恨中又带着些许敬畏的国家日本

唐朝时期,有很多的日本“留学僧”,作为遣唐使,面对着波涛汹涌,澎湃激荡的蔚蓝大海,他们的生还几率最多只有50%,但是遣唐使们依然前仆后继,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大唐盛世,学习中华文化,一个民族,一旦下定决心不惜付出生命代价去学习异国强势文化的时候,他们一定是恭敬虔诚的,刻苦耐劳的,精益求精的。

当年的遣唐使来到中国,如同今天国人去日本抢马桶盖一样疯狂,他们四处搜求,搜购中国的典籍,也是一箱子一箱子的运回日本。

904年,***亡了。从某种意义而言,日本遣唐使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拷贝”了中国。

“留宋僧”来了,一个日本僧人,单身入宋,游历13年,回国时带走大量宋朝文物,其中典籍多达2103卷。这个日本僧人的寺院在他回国后,最终成为了***寺院和皇陵。

1840年,鸦片战争来了,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清朝,逃不过历史车轮的碾压。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向西方学习,建立新军制,学习法国德国英国,当然,走向衰落的大清被打的不得不去学习西方军制,但是一个笑话说,日本去西方购买军舰时,要走到军舰亲自试驾,在性能和价格上反复交涉,而清朝呢,是伸出袍袖与人“暗箱操作”,变化手指,索取回扣。结果呢?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作为学生的日本,打败了曾经的老师,我们割地赔款。

这一小段历史,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历史不会被遗忘,选择遗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总是记住日本是如何的残暴,***,贪婪等等一些列我一想起来就愤慨万分的历史课本,却忘记了我们是因何衰败的如此不堪。也忘记了别人是怎么走向强大的。任何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们都要学习他的强势之处。

唐太宗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唐太宗的历史学习观。也是大部分人的学习观。下面我讲一个学历史的例子。

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就是因为避免了历史中曾经犯过的各种错误。

1.绝不投降。数次拒绝了日本的停战请求。完全不做像清***那样一打败仗就割地赔款的短视行为。

2.绝不放弃。当年深处重围的崇祯皇帝,并没有选择率领最后一支骑兵突围的建议,而是选择了***。我的确无法体谅当时大明皇帝的心境,但是我想他内心已经绝望了,于是选择了放弃。而反观抗战时的中国***则是何等的坚毅,屡战屡败也从未放弃。

3.团结一致。战争一开始,国内各个派别都放下纷争,团结在领袖周围,一致对外。避免了南明因为内讧而遭受灭国的命运。

4.出色的战略。整过抗战过程中,中国在战术和局部战略上都无法超过日本。但是在总战略上却牵制了入侵者。一代英才蒋百里将军分析了中国历史上无数次战争而得出的结论就是: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沿长江逆水攻击而取胜。日军也确实一路高歌打到胡琏镇守的南津关而止步。为最后的胜利争取了时间。只是蒋百里将军没能等到胜利的时刻。

学历史是否有用?我的心里也有无数个答案。但是,如果完全照办历史的决策一定没用。

不过,历史非常有趣。

***向蒋百里将军致敬,点个赞吧***


历史即过去之事,现今我们人文学科中重要的一门。我们所能获得的有

一、我们能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性,通晓从古至今的气候变化。

二、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掌握事情的客观发展规律

三、唐太宗说:“以史为镜,方可正衣冠”我们只知先人历史,来告诫自己,奋发图强

四、发扬我们的文化精髓,增强民族自信

诸葛亮悲剧的启示?

生活中碰到聪明伶俐的人,就戏称“小诸葛”、“赛诸葛”……诸葛亮可谓中国人眼中智慧的化身。

“ 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不凡的出场;“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出师表》、“空城计”、“六出岐山”……是诸葛亮在他的人生大舞台上充分展现他的聪明才智的绝唱;“死诸葛吓跑活司马”是诸葛亮精彩的退场。这些动人的故事都是诸葛亮性格的展示。

诸葛亮性格的主旋律是足智多谋。足智多谋再加上正直、顾全大局、胸怀宽阔、没有私心、任劳任怨、能吃苦、一心为国家等等,可以说他是集一切优良性格特点于一身的智慧高人。但是,据史学家分析,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有他的性格弱点。那就是“事无巨细必亲躬”,不敢放开手脚让别人去做事。虽然才冠天下、智谋超群,但不能利用别人的才智、不能发挥团队的才智,特别是出西川的战事更是如此。在这样的性格驱使下,只相信自己,求稳妥,没奇招,导致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

诸葛亮的性格弱点和他的家庭出身密不可分:他早年丧父,大哥出走,过早地担起了抚养弟妹的家庭重担,家计又十分艰难。这样的环境促使诸葛亮从小形成了小心谨慎,事事亲自过问、亲自去做、很难相信别人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作为平常人倒也罢了。但是,作为一国的丞相就不行了,就成了束缚手脚的性格弱点。

***如诸葛亮能放开手脚,充分发挥整个蜀汉团队的智谋,再加上他个人的超群才智,那蜀汉必定不会止步于三分天下。恰恰相反,一统天下的大业也一定会在诸葛亮的手中实现。

当今社会,合作精神、发挥出团队每一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尤为重要;“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嘛!一个团队胜过多少个诸葛亮?!

由此可见,我们培养教育下一代,不能只着眼于孩子个人的聪明才智,合作精神和相信、重视别人的品格也是必须重视的。因此,我们培养教育下一代时,一定要给他们宽松的环境,给他们爱,让他们在宽松、和谐和爱的环境中形成既有独特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又能信任团队成员,还具备善于合作的宽容性格。这样,我们的下一代就有希望成为超越诸葛亮的有用人才。这样的人才才是未来社会的真正主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给我的思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给我的思考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