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甲骨文 人物传记作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甲骨文 人物传记作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王懿荣(1845—1900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山东烟台福山区)古现村人。他是光绪六年的进士,1883年任翰林院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是我国近代著 名的金石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爱国志士,《清史稿》中有他的传记。他出身于士大夫家庭,聪颖勤奋,潜心钻研金石学说,撰有《故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志》等书。
1899年,他在无意中发现了甲骨文,并将其判断为商代的文 字。这一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为中国文字学、历史学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可以说是很偶然的事。一次,他生病了,在看医生开具的药方时看见其中一味叫龙骨的药材,在翻看药渣时,看到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在龙骨之上。于是,他到药店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 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很多龙骨上都有类似的图案。
凭借自己的金石研究经验,他感觉这是一种文字,而且应该是具有了比较完善系统的文字,并认为这应该是殷商时期的文字。随后,王懿荣遍查各种史料典籍,了解了古人占 卜的情况,之后,他确定了这就是先祖们占卜用的龟版!
我国最早发现甲骨文的人是清朝末期官至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
王懿荣(1845—1900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山东烟台福山区)古现村人。他是光绪六年的进士,1883年任翰林院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是我国近代著 名的金石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爱国志士,《清史稿》中有他的传记。他出身于士大夫家庭,聪颖勤奋,潜心钻研金石学说,撰有《故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志》等书。
1899年,他在无意中发现了甲骨文,并将其判断为商代的文 字。这一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为中国文字学、历史学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可以说是很偶然的事。一次,他生病了,在看医生开具的药方时看见其中一味叫龙骨的药材,在翻看药渣时,看到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在龙骨之上。于是,他到药店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 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很多龙骨上都有类似的图案。
凭借自己的金石研究经验,他感觉这是一种文字,而且应该是具有了比较完善系统的文字,并认为这应该是殷商时期的文字。随后,王懿荣遍查各种史料典籍,了解了古人占 卜的情况,之后,他确定了这就是先祖们占卜用的龟版!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是1995年12月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介绍了出身书香官宦世家的爱国学者王懿荣的传奇一生。
王懿荣,出身书香官宦世
家,于光绪九年授翰林院编修,
二十年升侍读并入值南书房,自
光绪十五年至二十六年三任国子
监祭酒。他学识渊博,酷爱文物,
写成《汉石存目》等著作19种。
1899年秋,他首先发现了甲骨
文,并第一个将其者订为商代文
字。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的夏天,王懿荣感染风寒却百药无效,病症久久不得缓解。十分器重王懿荣的光绪皇帝闻得此信,遂派太医前去探视,而太医开出的药方上写着一味极为罕见的药材—龙骨。
王懿荣的家人在北京城内几经寻找,才从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西鹤年堂买回了龙骨。王懿荣不知龙骨究竟是什么宝贝药物,便命人取来一看,发现都是些古旧的龟甲、骨头片。然而,就是王懿荣这不经意的一眼,穿越了中华历史三千年。
在那些甲骨碎片上,王懿荣发现了许多似篆非篆的奇异纹络,有着深厚金石学功底的他当即意识到,这些带有刻字纹样的甲骨碎片,绝不是单纯的药材。于是,王懿荣开始有心收购各种“龙骨”药材,对那些有着形似刻痕的甲骨片进行编号并拓片成册。
与此同时,王懿荣对照《史记·龟策列传》《周礼·春官》的文字记载,开始研究、破译这些抽象而单调的文字符号,最终找到了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并由此抽丝剥茧,慢慢地整理出一段段尘埋泥土中的古老历史:这些甲骨文正是记录殷商王朝时君王祭天祈福、发布政令、征伐方国的史料,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也是现代汉字的鼻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甲骨文 人物传记作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甲骨文 人物传记作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