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政治人物传记的观后感,政治人物传记的观后感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政治人物传记的观后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政治人物传记的观后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段太尉逸事状读后感?
  2. 默多克传读后感?
  3. 怎样看待那些为秦桧、慈禧、李鸿章之流翻案的人呢?

太尉逸事状读后感

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

描写了一个正直善良,处事果断的段太尉。他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划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政治人物传记的观后感,政治人物传记的观后感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比如勇服郭晞中,文章写道,段太尉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的儿子郭晞在邠州放纵士兵行凶,而邠州节度使白孝德竟戚不敢言。于是段太尉毛遂自荐,说要为白孝德“已乱”。于是段太尉的行为很是果断的。而郭晞的士兵气焰嚣张,无恶不作,于是,段太尉果断地把握了时机,将十七人一举拿下,斩首示众。为了表示惩戒,他还把人头插在长矛上陈列起来。尽管这一次,犯事者有十七人之多,但他不问青红皂白,主犯从犯一律斩首,动作快、狠、准。

他接下去扮演了只身闯营的勇士,居高临下地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郭晞手下的士兵再骄横再无赖,也不敢得罪自己的老大。洞悉了这一切的段秀实在见到郭晞的时候,则转而扮演了一个半是朋友半是长辈的亲密角色,蛇打七寸,他已抓住了郭晞的软肋:郭家的赫赫声名来之不易,要保住更不易。以郭子仪的家教,郭晞决不是一个无赖,他只是一个不清醒的依仗父亲的位高权重行为放肆的孩子,段秀实说,你这样下去会连累你的父亲和你的家族。于是,郭晞幡然醒悟,对他感激涕零。

 事情到这一步,我们可以发现,段秀实名利双收。他是百姓心中除暴安良的大英雄,同时成为了郭家的恩人,郭家公子亦师亦友的死党,他还为白孝德解决了一个如鲠在喉的大难题。一举多得,何其老到,何其圆滑。相比之下,白孝德就幼稚得多。既不能解决问题,并且,还错失了一个向郭家靠拢的大好时机。 

政治人物传记的观后感,政治人物传记的观后感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每读此文,我都能感受到段太尉的正直、勇敢,机敏。

默多克传读后感?

选择关于默多克的传记,一方面是因为他既是最会赚钱的商人、又是职业新闻人,他一次又一次演绎着媒体神奇,即使在中国这个媒体要受到严密管制的地方,也会受到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西方主流媒体对默多克评价毁誉参半,抨击主要是默多克对商业利益无止境的追求,比如著名的“窃听门事件”。

到底默多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这驱使了我开始寻找关于默多克的一系列资料,而关这本由威廉·肖克罗斯写的《媒体巨人:默多克传奇》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政治人物传记的观后感,政治人物传记的观后感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今天,作为一个学生,我不想太多他的丰功伟绩,或生硬地搬弄他宏大的媒介运营策略,那纵然仅是纸上谈兵,我也还是没有那个底气。我只想以一种平等的视角,自由的心境,去走近一个***,走近一个传媒人。

怎样看待那些为秦桧慈禧李鸿章之流翻案的人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谈一下个人观点。

首先,秦桧、慈禧和李鸿章都是历史人物。您用“之流”一词将三人归纳为一类,某程度上就是自己主观意识的一种体现,您心目中对这几位历史人物的看法已经跃然纸上了。

我认为,能在史书留名的人,是不能简单的用留芳百世或遗臭万年来分类的。评论历史人物,不能听信演义,人云亦云,应该遵重史实,客观公正。

一、抗金名将岳飞的死让秦桧有了千古骂名,但秦桧这骂名虽非莫须有,却是为害死岳飞的主谋宋高宗背了黑锅。

试想高宗已经当上皇帝,而岳飞却要将被金人掳走的徽、钦二帝恭迎回朝。并且岳飞在高宗壮年时,还劝说高宗定立储君。仅仅这两件事,就足够高宗对岳飞怀恨在心了。杀岳飞,秦桧最多只是帮凶,宋高宗才是主谋。

二、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不可忽略的人物,她的是非功过自有评说。在这里,转录慈禧的一首诗:

世间爹娘情最真,血泪溶入儿女身,弹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好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痛彻心扉的情感,又如何写得岀这传世的佳作?必须承认慈禧也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义的正常女人。

三、李鸿章,名列晚清四大名臣,他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才华横溢,具有过人的政治才能,当时被国外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之一。

现在更有言流传“中堂何曾负天下,万千史书尽负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政治人物传记的观后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政治人物传记的观后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