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寂寞天宝后的历史***,寂寞天宝后的历史***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寂寞天宝后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寂寞天宝后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为何在安史之乱以后屡次被外族入侵?
  2.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为何没有彻底消灭各地藩镇,实现大一统?

唐朝为何在安史之乱以后屡次被外族入侵?

唐朝强大对小国来说太过于危险。

北方的突厥和东方的高句丽,南方的安南国,都是在其内忧外患或弱小之际被唐朝所折服,唐朝的因利乘便很快的征服了周边的势力,然而就以突厥为例,他们的势力曾经是如此强大,却被趁火打劫般地征服,表面上迎合着唐朝的旨意行事,暗地里却是恨之入骨,仇恨积累到一定程度终将会爆发,毕竟唐朝征服周边势力并没有汉朝那样光明正大,汉朝都是凭借自身的实力去战斗,虽远必诛,用十余场大战将匈奴征服得心服口服,所以说唐朝有着鲜为人知的危险。

寂寞天宝后的历史事件,寂寞天宝后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一个国家要想不被外族入侵,离不开国强民富,而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屡次被外族入侵也主要是因为国不强民不富、社会动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各自为政,导致力量分散,国家不齐心。其实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因为在唐朝时期,地方割据势力有钱有地有人,这也就使得当双方矛盾激化后,地方势力有能力直接起兵造反。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的均田制和府兵制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唐玄宗起就实行募兵制以代替府兵制,另外因为唐玄宗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后来这些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到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的地步,地方割据势力的力量不断得到加强,但是中央军却面临人数不足,士兵素质低等困境。

寂寞天宝后的历史事件,寂寞天宝后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史之乱后,这一现象更为严重,中央***更是无力应对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自顾尚且不暇,又哪来的国家力量来威慑、抵御外族入侵。

其次就是人口数量锐减,兵源不足。由于战争的巨大破坏作用,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的人口锐减,根据《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这样的场景使得诗圣杜甫也感叹“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人口在封建社会是最重要的战略***,人口锐减就代表国家力量的急剧下滑。在一个国家国力衰弱的时候,怎么可能没有外族入侵?

最后就是安史之乱后,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虽然中央***还在北方,但是很多有才能的人都到了南方。而唐王朝长期面对外族威胁却主要是来自北方,有识之士的南迁,就使得北方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座空城。

寂寞天宝后的历史事件,寂寞天宝后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面临的是一个国内军阀割据、国疲民弱、无人可用的困境,而北方又有强敌环饲,在这样的背景下,唐王朝屡遭外敌入侵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唐朝传承来自于北周下的隋帝国,为关陇集团的贵族居多,这些人大多为鲜卑血统,然而到了隋唐时期,则汉系居多,再后来***几乎大换血,但是却继承了胡人好斗的民风,再后来***经过了贞观之治后,变的逐渐强大了起来,一度万国来朝,李世民被众邦称呼为***,这样的唐朝兴盛到唐玄宗晚年的时候,却经历了一场浩劫,那就是安史之乱。

起初***那可是压着别人欺负的,但是自从安史之乱后,由于***的各藩镇的战斗力差距之大,尤其是长安城方向的军队多数为少爷兵,所以被安禄山的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打的落花流水,直至长安城被占领,能够与安禄山的叛军一较高下的,唯有陇右方向的安西都护府的安西军了,为了抵抗叛军,将安西军抽调大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西域,只有不到一万的安西军守护。此时吐蕃看到***这个宿敌内乱,安西军不足的情况下,直接从甘肃方向切断了西域和***的联系,后来经过数十年的征战,几乎将安西军给吃掉了,那时候的吐蕃还占领了一次长安,进行了劫掠。

除此之外,由于当年唐肃宗为了镇压藩镇,向回纥借兵,报酬是放纵他们对洛阳、长安劫掠几日,金钱、女子尽属回纥,后来回纥镇压藩镇成功,见广平王在长安,没有动手,只是劫掠了洛阳,由于回纥人忌惮驻扎在洛阳的李光弼,只有劫掠。

但是没有***,甚至有传当年李光弼为了避免百姓被回纥人***,提前将百姓撤出了洛阳,总之在安史之乱后,***的综合实力下降,对外再没有威慑力,成为软柿子,被众人捏!

不只是唐朝,华夏民族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史,很多朝代一开始是建都北方,主要是从战略来考虑,一旦后期势衰便向中原和南方迁都,这也是无奈之举,无法抗衡只好逃亡退让,比如东汉 西汉,唐与南唐,北宋南宋等等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为何没有彻底消灭各地藩镇,实现大一统?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甚至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历史由开放型走向了内敛型,安史之乱以后形式上还是统一王朝,但是内部却已是藩镇割据,中央政令很难下达到各个藩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有一下几个原因。

1.府兵制的瓦解。

唐朝初期实行北周以来的府兵制,而到了玄宗时期土地大量兼并,致使府兵失去土地,大量逃役,而玄宗好大喜功连年发动对外战争,西北西南的吐蕃南召,北方东北的契丹、奚。杜甫的《兵车行》就描写当时的状况: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府兵制瓦解,兵源出现问题,只能实行募兵制,士兵服役为了钱,而且各个节度使利用手中掌握的土地经济***直接招募士兵,这样士兵对中央***的向心力和忠诚度就大大降低,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之所以几个月就打到潼关,这也是重要原因。

2.强枝弱杆的错误政策。

同样为了对外战争,玄宗给了节度使越来越大的权力,节度使不但有兵权,甚至后面有了财***和人事权,各个节度使手握重兵,兵士的战斗力远远高于***所能控制的兵士的战斗力。早期的一些节度使如王忠嗣、哥舒翰、张守硅,高仙芝,封常清等大多都是忠君爱国的将领,还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而后来尤其安史之乱以后各地的节度使的地盘俨然已经成为独立王国,中央***已经很难控制住了。

3.拉新打旧,以旧制新。

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唐朝***又认命了很多节度使来平叛,而这些新的节度使在安史之乱以后尾大不掉,又形成新的割据势力与中央抗衡,甚至成了中央***新的打击对象,泾原兵变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原来的功臣又变成了叛军,如仆固怀恩等。而旧的叛军又没有被彻底清算,换个头衔又成了唐朝***认命的节度使,如降将李怀仙等人就地封为幽州等三镇节度使,田承嗣据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据成德(彷河北中部)。

4.内部侵轧,有心无力。

安史之乱以后,肃宗,代宗,德宗时期藩镇俨然已经做大,几次想解决都以失败告终,甚至德宗因为兵变又被逼跑去四川,后来朝廷内部朋党之争,宦官专权,而朋党和宦官又与各地节度使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主张打击节度使的宰相武元衡光天化日之下被节度使派去的刺客所杀,朝廷震恐无人敢言,可见节度使已经嚣张到何种程度。宪宗时期打击节度使整顿朝纲也只是回光返照罢了。

总之安史之乱以后唐***已经无力解决节度使问题,只能维持一个形式上的统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寂寞天宝后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寂寞天宝后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